元宵節由來、習俗 你了解多少?

圖片來源:臺灣宗教文化地圖官方網站

元宵節又可稱為「上元節」,是每年的正月即農曆元月十五日,是代表春節的尾聲,也有「小過年」之稱。一般人經常聽到元宵節,但是對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及傳統美食又了解多少呢?今天就讓我來介紹給你吧!

元宵節由來

元宵節的由來其實有很多種說法,其中之一是相傳漢文帝在平定「諸呂之亂」後即位,而當時正是正月十五日,且每逢到了正月十五日,漢文帝都會微服出宮與民同樂,因此為了紀念這一天,漢文帝將它命名為「元宵節」。

另一個說法是漢武帝聽從謬祭之說,對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太一祠壇,無論是軍國大事、冬至都要祭祀,尤其是在正月十五日最為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燈火祭祀,因此形成了在正月十五日張燈結綵的習俗。

元宵節習俗

  1. 吃元宵

元宵節吃元宵是漢族民間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可分為實心或是夾雜著餡料,而人們也會將元宵稱之為「湯糰」或是「湯圓」,因為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所以也象徵全家人團圓。

2. 點天燈

天燈相傳起源於三國時代,由諸葛先生所發明,當初是為了傳遞軍情,利用熱氣上升原理製作天燈飄浮於空中,因為天燈的形狀類似孔明所戴的帽子,因此天燈又可稱為孔明燈。

        相傳早期居民因居住地方偏僻,時常有盜匪作亂,而居民們都會避難於山中,待盜匪離開後,將天燈做為信號,通報居民返家。而之後放天燈的儀式,便被保留下來,成為祈福的象徵。

3.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可稱為打燈謎,是元宵節的代表活動,這種民俗活動自南宋開始流行,在南宋時,每逢到了元宵節,就會有人將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彩燈上供經過觀賞花燈的人猜謎取樂,也因為猜燈謎可以啟迪智慧又充滿趣味,因此後來漸漸受到歡迎,成為元宵節的代表活動之一。

4. 燃蜂炮

說到燃蜂炮,就不得不想到臺南的鹽水蜂炮,相傳在清朝時期,臺南瘟疫盛行,因此祈求關聖帝君顯靈、出巡繞境,所到之處,百姓們隨著神轎沿路燃放爆竹,希望能藉此方式驅逐瘟神,而後百姓為了感謝關聖帝君,在每年的元宵節都會燃蜂炮,並舉行「關帝遶境」。

經過了以上的介紹,是不是對於元宵節的由來以及習俗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別忘了記得趁今年元宵節的時候,好好來體驗元宵節的習俗吧!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