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超罕見!男童不僅罹罕見惡性腫瘤 疾病位置、發病年齡都罕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7歲陳小弟前年9月發現右臉有不對稱性突出,經過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右臉顴骨有個直徑約1.7公分的腫瘤,由於影像檢查無法確認腫瘤性質,因此進行超音波導引切片及次世代定序檢測,診斷為罕見的顏面骨「惡性梭狀細胞肉瘤」。
北榮兒童血液腫瘤科顏秀如主任表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若不治療,腫瘤持續長大可能會使臉變形、功能缺損,甚至有轉移、死亡風險。
為了將腫瘤根除,並考量外觀、功能,除了化療外,醫療團隊還使用了3D列印手術導引拼圖模型、冷凍自體骨達成生物性重建,術後追蹤不只沒有復發的跡象,陳小弟臉上也完全看不出任何不對稱或開刀的痕跡。
罕見腫瘤好發四肢、成人 陳小弟卻在顴骨且僅7歲
「惡性梭狀細胞肉瘤」是一種罕見的骨頭或軟組織惡性腫瘤,北榮重建整形外科成啟瑞醫師表示,它可能出現在全身各種組織(如:脂肪、肌肉、骨頭等)的梭形細胞,梭狀細胞肉瘤通常發生於四肢,並好發在四十歲以上的成年人。
北榮重建整形外科王天祥主任表示,惡性梭狀細胞肉瘤在文獻統計上,案例僅有個位數,因此以陳小弟的案例有3個罕見,疾病本身發生率罕見、發生部位罕見、年齡罕見。
惡性梭狀細胞肉瘤如何治療? 顏面骨如何重建?
治療惡性梭狀細胞肉瘤的方式包括手術、化療、放療、標靶治療。以手術來說,除了要根除腫瘤外,成啟瑞醫師提到,由於顴骨提供中臉支撐、臉頰輪廓、臉部表情肌肉附著、下頷活動等功能,而顏面骨跟其他的骨頭特性不同,所以手術還須注意臉部對稱度、避免傷害牙根、考慮兒童未來臉部發育等。
因此,醫療團隊決定設計3D列印手術導引模型來輔助手術定位,並以「拼圖拼接」概念,讓手術能以微創的方式進行,不需要以傳統手術掀開頭皮冠狀切口的方式進行,就能準確地將手術導引板拼接放入顴骨,精準地鋸開頭骨切除腫瘤,也縮小了手術傷口。
而在顏面重建的部分,則是將切除下來的顏面骨進行冷凍自體骨生物性重建。骨骼肌肉腫瘤治療暨研究中心吳博貴主任表示,冷凍治療是透過急速冷凍跟緩慢回溫,讓細胞內的水分子形成冰晶破壞細胞膜造成細胞死亡,可以讓腫瘤細胞100%被破壞。
因此,可以藉此將癌細胞殺死並保留病人自己的骨骼結構用於重建。另外,吳博貴主任提到,由於骨骼本身仍有蛋白質保留會促進骨頭癒合,把周邊幹細胞帶回骨頭內,所以它會隨著小朋友長大逐漸活化、隨之成長。
隨著顯微手術及顱顏手術的進步,醫師能夠選擇用於顏面部重建的手術方式也越來越多,不過王天祥主任強調,並沒有證據顯示哪一種重建方式是最好的,患者仍須與外科醫生共同決定適合自身的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好的功能性和美觀結果。
【延伸閱讀】
打破放療年齡限制! 9個月大新生兒罹罕見腫瘤 質子精準治療助存活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2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