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是花蓮的日常 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開幕 縣長徐榛蔚引領宣誓花蓮淨零碳排永續行動宣言
永續發展議題蔚為世界潮流,花蓮縣政府於8月12日至14日參加「2022亞太永續行動博覽會」,並打造「花蓮永續方舟館」,縣長徐榛蔚12日獲邀出席開幕典禮,以方舟領航者的身分率縣府持續關注氣候變遷、永續能源、企業永續、大學永續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等重點工作,更推廣花蓮有機的生態環境,歡迎大家走進台灣的淨土「花蓮」。
花蓮縣政府打造的永續方舟館,以「檳榔鞘葉」作為登船證,邀請現場貴賓們進入場館即象徵登上永續的航班,除了三大展區介紹之外,也提供體驗縣府致力於優質教育、責任消費及生產、永續城鄉等成果,看見花蓮永續發展與世界接軌。出席貴賓包括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KMP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優樂地永續服務執行長蔡承璋、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縣府縣政顧問唐玉書、縣府行政暨研考處長吳昆儒、農業處長陳淑雯等人。
縣長徐榛蔚在永續行動宣言中表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近年來成為城市新顯學,減碳及永續發展是現今全世界的共通語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中的古老智慧教導我們,大道之簡、反璞歸真,敬天愛地。花蓮縣政府除了推廣電動車及一次性餐具、飯店備品減量之外,更與台泥合作,明年六月將啟用世界第一個資源處理中心,全面處理花蓮縣境內所有垃圾,包括底渣皆可處理,以綠循環的方式解決垃圾污染的問題,以實際行動帶動花蓮的永續。
這次的永續行動展使用檳榔鞘葉製作成為登船證,並運用植物、石材、木頭等可回收材料,以及花蓮在地業者海角工作室製作的手工竹燈球,現場包含前景的海、中景的縱谷、景深的山,同時利用中景的兩座造型縱谷交錯,呈現出花東縱谷的特色,打造出具有花蓮山海意象的展示空間,象徵花蓮永續的發展,順應「取之於自然、回歸於大地」的精神。
來賓KMPG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表示,永續行動已經是全球性的發展趨勢,大至國家、城市,小至學校、社區,都有許多的永續行動方案逐漸落實中,花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以及將先人、原住民的古老智慧,不斷地融合在文化、生活之中,是非常難能可貴、也是極具特色的推動做法!
優樂地永續服務執行長、同時也是花蓮縣淨零碳排推動小組委員蔡承璋表示,花蓮的優勢在於林地與農地廣大,並且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因此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中,藉由「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在地與生活轉型」三大面向,結合能源、製造、農業、住商、運輸、環境等跨局處單位,目標在2030能減少59%排碳,成為淨零永續的低碳首都。
小鎮文創創辦人何培鈞提到,花蓮縣政府辦理「城鄉永續-地方創生大會」,自己也參與其中,在過程中看到地方業者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並且對於環境永續的知識求知若渴,非常感動!此外,也建議可透過數位創生的模式,加速政府、學校、社區、業者等不同組織單位的數位轉型,利用科技力量累積政府決策能力,讓知識成為花蓮縣最強大的永續能量。
為了確保永續消費,花蓮縣政府多年來持續推動低碳旅遊、環保旅店、環保夜市、低碳綠能運具等綠色經營模式,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全縣已有高達209家業者完成低碳認證,連續兩年榮獲環保署資源回收績效考核金質獎。
此外,面對天然資源耗竭、環境超量負荷,花蓮縣政府積極鼓勵企業採取永續作法,尋求企業合作協同處理廢棄物,台泥興建的DAKA再生資源中心,能將廢棄物轉化成為水泥窯可用的燃料,達到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永續生產模式;在農漁業方面,花蓮有高達3,447公頃的有機及友善耕作農地,是全國面積最大的縣市,而透過海洋培育推動計畫,包含淨灘行動、海洋保育、食魚教育體驗等,持續推廣環境永續。
而花蓮地理環境繁複,容易受氣候變遷影響造成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持續推動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強化居民對於防災、減災的知識傳遞,公私協力打造韌性社區,減少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花蓮縣政府持續透過「花蓮縣2050淨零排放路徑規劃」及「花蓮縣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實施方案」,提出「推動生活轉型計畫」、「碳匯提昇計畫執行」、「建置碳權整合平台」等個別戰略計畫,不僅呼應聯合國各項SDGs永續發展指標,同時整合協調各局處推動事項,加速落實淨零轉型之長期願景目標,引領航向「宜居永續、幸福花蓮」的未來!
此次花蓮永續方舟館展覽的主視覺設計,以大山的綠色系,大海的藍色系為設計主色,藉由畫面的比例配置,將花蓮的山海轉譯呈現,而巨大船首的比例設定,更象徵著花蓮永續方舟、即將啟航,前往蔚藍的未來。
造訪花蓮永續方舟,每位民眾將透過掃描QR-code獲得檳榔鞘葉登船證,完成方舟內「播種、耕耘、生生不息」等三項體驗,並在登船證上簽名、宣示加入永續行動的行列,將會獲得以玉米梗、稻桿等農業廢棄物製作而成、不使用時可溶於土內的植物方塊小禮,與花蓮縣政府共同體現對於環境友善的循環與實踐!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