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善心變「綁架」 審慎評估再行動

(圖說:媽媽教我不要亂跑,以免被綁架了。圖為黃魚鴞幼鳥。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人類很容易將自身的情感套用在動物身上,卻往往忽略野生動物跟馴化過的寵物或是經濟動物的行為表現大不同。野生動物、甚至是臺北市立動物園所照養的動物,常被熱心民眾誤認是生病或受傷了,但許多狀況下這些動物不一定需要我們介入幫忙,提醒大家在伸出援手之前,先仔細觀察和審慎評估,以免誤會一場,讓善心意外變成「綁架」哦!

(圖說:在公園或近郊發現落巢的雛鳥,他們可能只是在練習飛翔。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野生動物真的需要你的幫助嗎?春、夏季是許多鳥類繁殖的季節,民眾經常可以在公園或近郊等綠地環境,發現落巢的雛鳥,牠們可能只是在練習飛翔,這階段是幼鳥學習求生技能的重要過程,在不被干擾的情形下,親鳥通常會引導幼鳥慢慢地返回巢內或就近育雛,這時候如果被民眾撿走,便很難再讓牠回到親鳥身邊,未來牠將有可能無法成功在野外生活。

(圖說:在野外發現動物寶寶時,請不要因位居得可愛就去觸碰他們,避免留下人類的氣味。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另外像是白鼻心、山羌、野兔等小型哺乳類動物,當媽媽外出活動或覓食,寶寶們都會在巢穴內或附近等待媽媽回來,當我們路過幸運發現這些動物寶寶的時候,請記得不要驚擾牠們,更不要因為覺得可愛就碰觸牠們,因為一旦留下人類的氣味,就有可能讓返回巢穴的動物媽媽因此棄養小孩。

除了上述的情形外,經常因誤會而意外被「綁架」的野生動物非穿山甲莫屬。穿山甲用長長的前爪來掘土和扒開蟻窩,為了不讓長爪被磨損,穿山甲在行走時會將長爪向內彎曲以爪背著地,看起來就像是踮著腳走路;穿山甲遇到危險時不會反擊,只會捲縮成一團,用堅硬的鱗片保護柔軟的腹部。穿山甲獨特的走路姿勢和防禦方式,經常被熱心民眾誤解為受傷或生病了,其實這些是牠們與生俱來的習性。下次當我們看見穿山甲將自己緊緊捲成一個球狀時,只要安靜的走開,等到周遭沒有動靜之後,牠們就會鬆開身體跑走了。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