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高氣溫戶外作業易引發熱疾病,雇主千萬不可輕忽

(圖說:戶外營造工地作業,悶熱的環境可能造成勞工熱中暑。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本市夏季高溫多雨,戶外容易形成悶熱潮濕的環境,全球氣候暖化的加乘下,高溫高濕的氣象亦可能於春季、秋季發生,因此雇主若無提供必要的熱危害預防措施,便可能造成勞工發生熱中暑、熱衰竭及熱痙攣等熱疾病。

(圖說:提供戶外作業勞工遮陰設備,降低作業場所的溫度。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食品外送、營造業、道路舉牌、外牆清洗及修繕、柏油鋪設及鄰接道路作業等人員是常見的戶外作業工作者,也是罹患熱疾病的高風險族群,為避免戶外作業導致熱疾病之發生,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呼籲雇主及勞工朋友,隨時注意天候變化,並於從事戶外作業時應依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相關規定視天候採取危害預防措施: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調整作業時間、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對使用機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從事食品外送作業,應置備高氣溫危害預防之合理、必要安全衛生防護設施並使勞工確實使用。若違反規定造成勞工因此發生熱疾病,將被處以新臺幣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

(圖說:提供勞工適當飲品及鹽水,補充水分降低中暑機率。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臺北市勞動檢查處於109年接獲本府環保局熱浪預警通報共43天,110年共4天,勞檢處立即加強執行「高氣溫戶外作業宣導及勞動檢查」,向全市營造工地主任發送預防高氣溫熱危害即時簡訊,為督促業者強化熱危害預防措施,勞檢處於109年共實施3133場次高氣溫熱危害預防勞動檢查,110年共1228場次;臺北市政府勞動局陳信瑜局長呼籲,本市已進入春夏季節,從事戶外作業之勞工除容易發生感電、墜落等職業災害外,長時間暴露於高氣溫、高濕度之環境工作,體力易快速消耗、體溫調節易失衡而引發熱疾病。雇主可透過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置之高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計算熱危害風險等級,採取適當之熱危害預防措施(如提供飲水、降溫設備及休息場所等),再針對從事戶外作業之新進人員採取必要之熱適應措施,以提升勞工工作環境之安全與舒適,降低職業災害發生。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