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演進,有時候不只是技術本身進步,還是一種立場的轉變。就像原始人起初受火威脅安全,卻也因為意識到用火的需求,逐漸掌握控制火的方法,直到現代,人類已經發展出各種進步的用火技術,這一連串從發現、認識、學習到征服應用,並存著許多對未知領域的抗爭。工藝中心張仁吉主任指出,台灣近代從客廳即工廠的家庭成員組成製造現場,到工廠化製造現場,到現代時代轉變劇烈,各種新的製造現場模式隨之而起,工藝中心開始以實際操作再孵育未來的工藝製造現場,進行各種有趣而堅實的探索。
2019年,工藝中心在思索「跨域」議題時,試圖從檢視技術知識與材料試驗下手,尋找與其他領域間創造雙贏合作的機會。我們選定金屬材料為試金石,在與金屬中心的合作中,用拆解技藝工序、材料試驗打下計畫基礎,假設出沖壓與鍛敲的跨域合作模式。之後,藉由工作坊辦理,號召15位參與者演示合作模式。
插接科技製程,讓創造工藝的手,能用得更長久
許多人不知道,鍛敲是從一片平板狀的材料開始,歷經工藝師不斷地槌擊、退火,且過程中還要循序漸進地更換靠模,在伴隨著高強度的勞力與鏗鏘噪音轟炸後,金屬板材這才從2D進化到3D;而到這個階段卻還只是完成了創作的坏料,一切變形、雕刻、裝飾的功夫這才開始。「在工藝的過程中,勞動性是必要的,但這段勞動性變得太長時,其實就是耗費體力與時間成本的問題。」擔任本次計畫示範創作的金工工藝家曾永玲為此說道,這次與工業沖壓技術跨域的方式,將焦點放在鍛敲前期的初坏計算與製作,不但能改善工藝師創作的前期成本,也不影響後續工藝性的創作表現。「這次跨域的經驗,對我來說最大的幫助在,我知道我的手可以用更久了。」
結合參數式設計與陶瓷3D列印,大步跨域,打破產業慣用思維
工藝中心在金屬中心與曾永玲的協助下,完成了鍛敲與沖壓跨域合作模式的假定,隨後便啟動一場為期13週的工作坊,由15位參與者投入,共同演示跨域合作模式。更有趣的是,為了鼓勵參與者用開放的心態做跨域嘗試,工作坊中還納入了參數式設計與陶瓷3D列印,試圖刺激參與者打破傳統工藝的技術限制與思維規律。
如同曾永玲老師所述,這是一場包山包海、大破大立的挑戰,每位參與者都像是新世界的勇者,不但每堂課都在面對陌生的新任務,好不容易認識了數位軟體的各種編程方法後,又要在下道難關來臨前盡快內化,讓養分可以在鍛敲與陶藝的技術裡滋長出作品。整場工作坊,就宛如人類起初從發現火到征服火的過程,一路跌宕卻不斷學習、進化。
成果首次完整公開露出,《鍛.練》在台中中友百貨開展
這次工藝中心集結了計畫歷程的心血結晶,除了將工作坊的成果展出,也邀集了參與這次計畫的專家:金工藝術家曾永玲、數位自造學者李建佑以及陶瓷工藝家陳瓊茹,依各自專業背景切入跨域議題所呈現的示範創作。《鍛.練》作為一場跨域計畫的成果露出,同時也像是打開了神秘的未來工藝孵育現場。
本次展覽自5月6日起於台中中友百貨A棟10樓創意平台展出,除了可以一睹跨域作品外,展期間也將辦理兩場陶瓷3D列印的體驗快閃活動,讓更多對工藝與數位跨域有興趣者都能親臨工藝現場感受創作者的經驗。
工藝製造現場《鍛.練》
展期:110年5月6日~6月14日
時間:11:00 – 22:00
場地:中友百貨A棟10樓創意平台(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
數位工藝自造現場-陶瓷3D列印快閃體驗活動
這次在中友百貨創意平台展出的《鍛.練》展,是工藝中心號召一群跨域創作者,在一連串工藝、科技、工業思維的撞擊中,產出的作品成果展覽;其中不乏手工藝面對參數式設計與陶瓷列印技術的應用嘗試。在展出的作品中,不難看到陶瓷作品上突破性地展現出工藝或量產技術無法達到的細膩紋理,而這些都是數位技術在跨域合作中所留下的痕跡。
如果你也想一探數位技術如何在工藝中產生火花,這次展期將有兩次親身體驗陶瓷3D列印自造現場的機會。你可以使用參數式程式繪製屬於自己的造型,並在列印現場觀看自己作品誕生的療癒過程。無任何電腦軟體或3D列印操作經驗者,也可以報名參加喔!
【場次一】5月15日14:00
【場次二】6月14日14:00
地點:中友百貨 A棟10樓食演廚房
每場次名額:至多15人,採事前預約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