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產權不明確修繕首例 官澳藏興古厝動土
〔金門縣新聞〕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修繕暨活化工程,昨日上午十一時舉行開工動土典禮,寫下所有權人部份不明確情形下動土修復之新頁,也成為金門首例。縣長楊鎮浯偕與會貴賓及所有權人代表依禮完成動土儀式,祈祝工程如質如期完工。楊鎮浯表示,金沙文化資產豐富,縣府將持續和金沙鎮公所攜手,將建設結合文化,透過文化路徑串聯,打造金沙成為金門的文化重鎮。
文化局說明,金門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由世居官澳的楊氏宗族岑兜派下的第十七世楊廣理(詩伯公)所建。始建年代為清乾隆五十至六十年間(1785~1795年),至今已有226年歷史。楊廣理(清待贈徵仕郎)。幼年家境貧困經常三餐不濟,過年鄰里孩童歡度新年之際,他都得拾別人家遺漏在地裡的番薯,因此也流傳「詩伯公挖到番薯,不該餓」這句歇後語,有自助天助之意。
從農雜到小本生意,後經商業致富,楊廣理於官澳家鄉營建「藏興厝」,並且熱心公益,也內地延聘師資,在楊氏家廟「達山堂」興辦學堂,澤惠鄉梓。而18世楊耿光(清雍進士),19世楊伯孔(清太學生),三代經營鹽場、當舖、釀酒場、榨油場、魚塭等事業致富。地方俗諺「官澳富,藏興厝」及「上藏興,下當舖」,即是展現當年藏興古厝楊氏家族派下族人之興旺榮景。
藏興古厝為一雙落雙護龍的建築格局,是為地區少見。後落大展步做法,增加後落縱深與巷頭寬。且巷頭因加寬,巷頭增加通、束、疊與瓜筒等棟架承接屋桁,花草及水果、吉祥圖騰等棟架精美亦為地區罕見,而原本與主屋之間沒有過水廊,民國五十六年(1967)及六十八年(1979)曾兩度進行局部修繕,右龍的過水廊正即是在這兩次修繕時增加。而主屋和護龍的門口埕原本都有圍牆,並留著三道隘門供出入,目前圍牆均已倒塌,僅剩左側一道隘門,刻有「金門」二字的石門框還在。藏興古厝,具有地域獨特性及建築藝術價值。金門縣政府依文資法規定進行規劃設計,並投入新臺幣3千5百萬元整進行修復。
「金門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修繕暨活化工程開工動土典禮」,昨日上午十一時舉行,縣長楊鎮浯、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縣議員李應文、金沙鎮鎮長吳有家、金門縣文化局局長許正芳、立委陳玉珍辦公室主任林孫全、官嶼里里長楊恭勤、建築師賴意升、閎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曉婷、所有權人代表楊定成、張少貢、楊肅凱等依禮上香並三持鏟完成動土儀式,祈求工程順利圓滿,如質如期完工。
縣長楊鎮浯表示,此次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開工動土,為縣府辦理古蹟修復案的一大突破。經過縣府積極推動以及中央同意,在所有權人部份不明確情形下,可依民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也是地區古蹟產權人不明時可以動土的首例,未來亦可以適用到其他類似案件,意義十分重大。
楊鎮浯也表示,金沙鎮人文歷史豐富,近年來縣府投入古蹟及歷史建築修復,有大部份集中在金沙鎮內。除了如火如荼進行之各項硬體建設外,縣府亦將持續和金沙鎮公所攜手,透過軟實力之提升,導入觀光,藉由文化路徑之串聯,讓建設結合文化,打造金沙成為金門的文化重鎮。
翁明志指出,藏興古厝不只是古蹟,也是官澳的精神象徵之一,建築之規劃、古厝背後的歷史以及楊廣理奮鬥的過程,希望透過古厝之修復成為地區學習之典範,也延續古蹟之生命。
李應文議員也說,藏興古厝設置鋼棚架多年,終於在縣府團隊努力下順利動工展開修復。歷史會說話,透過這段古厝的建築及其背後歷史故事,可以了解楊廣理如何從三餐不濟到官澳首富,濟弱扶傾、捐資興學等,並興建藏興古厝流傳後代,建議文化局可以紀錄整個過程,未來成為活的教材,並且做好修繕後的使用規劃,以展現古厝的重要性及價值。最後,也提醒施工期間注意公共安全,工程順利圓滿。
金沙鎮鎮長吳有家也表示,一棟古蹟建築之修復並非一蹴可幾,沙美老街同樣遇到一樣的問題。感謝金門縣政府近幾年在金沙鎮內古蹟投入整修,未來期許用歷史串聯文化路徑以及未來觀光發展,為金沙再寫下更多的故事,也預祝工程如質如期完工。
所有權人代表張少貢也指出,在藏興古厝長大,早年生活的用具還依稀可見,這是小時候成長的記憶,感謝縣府投入修繕,讓藏興古厝之精神和價值能夠再被看見。這樣的舉動對於曾經的住戶而言,內心十分感動,除了感謝之外,未來縣府在修繕後著手進行各項使用規劃,個人也都會全力支持。
文化局也說明,縣定古蹟官澳藏興古厝修繕暨活化工程,由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建築技術學會進行調查,謝明修建築師事務所規劃,賴意升建築師事務所監造,工程單位為閎昌營造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中央同意,在所有權人部份不明確情形下,可依民法第820條第1項規定,「應以共有人過半數及其應有部分合計過半數之同意行之」。因此,於昨(11月15日)開工動土,總工期約365日曆天,預定於111年11月14日完工,經費約新臺幣3千5百萬元。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