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44歲易患踝關節炎 「1手術」保留活動度、重拾行走自由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雖然踝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影響約1%的人口,發生率遠低於膝關節或髖關節,但與膝、髖關節炎多發生於老年族群不同,踝關節炎的病人年齡層相對年輕,許多病人介於18至44歲之間,由於此族群正面臨職場與家庭雙重壓力的階段,因此對個人及家庭影響較為深遠。

創傷性關節炎最常見 嚴重恐喪失踝關節功能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羅勝彬指出,踝關節炎最常見的病因為創傷性關節炎,約三分之二的病例與踝關節骨折有關,另三分之一則與慢性韌帶不穩定有關。此外,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亦可能引發踝關節炎。值得注意的是,踝關節炎的病程進展速度較快,從發病到發展為末期階段僅需10至20年,導致患者迅速喪失踝關節功能。

全人工踝關節置換術 保留關節活動度

針對末期踝關節炎患者,羅勝彬醫師表示,傳統標準治療方式為踝關節融合術,透過固定踝關節來消除疼痛,特別適用於較年輕或從事重勞力工作者。然而,此術式可能帶來一系列後遺症,如鄰近關節過度使用導致關節炎提早發生,行走時步態改變。因此,近年來,全人工踝關節置換術逐漸成為替代治療選項,特別適用於年長且生活模式偏靜態的患者。

與踝關節融合術相比,全人工踝關節能夠保留關節活動度,使病人在行走時更加自然,減少對鄰近關節的負擔。在臺灣,健保已於去(113)年7月起將人工踝關節納入給付範圍,讓更多病人得以受惠。

進行專業評估治療 重拾行走自由

針對踝關節炎病人,羅勝彬醫師建議,應至專業醫療院所尋求足踝專科醫師的評估與建議,依據個人的生活習慣、活動需求與關節狀況,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以擺脫疼痛,重拾行走自由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他「雙腳踝關節退化」無力負擔更換費用! PRP注射療法成功止痛

足踝關節痛吃止痛藥無效? 「足踝關節融合術」介入解救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72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記者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