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睡的水下巨人》第二位天使吹角之後,人類還在假裝海洋平靜
【記者鎖妮雅/台北報導】這是一部以畫面與配樂訴說的旅程,是一場關於台灣海洋、沈睡在海底下的退役軍艦與生態變遷的沈潛之旅。
海底很美,真的很美——但那是過去的樣子了。
這不是一部說教式的紀錄片,卻讓人久久無法平靜!
鋼鐵巨人沈入海底,記錄的是記憶,也是失落
《沈睡的水下巨人》由擁有近30年水下攝影經驗的導演李景白領軍拍攝,集結金獎級配樂、剪接團隊,並由藝人王陽明擔任旁白與潛水引路者。全片以8K高規格拍攝,探訪八處沈睡於台灣四周海域底下的退役軍艦與商船,從蘭嶼堡壘號、綠島綏陽艦、小琉球鎮海艦、龜山島萬安艦,到澎湖滿星丸號等,每一艘都曾在海上叱吒風雲,如今卻靜靜沈睡於海底,變成海洋生物的新家。
這些鏽蝕的鋼鐵巨人,訴說著台灣海域從富裕到匱乏的過程。以蘭嶼為例,那裡曾是飛魚遨遊、龍蝦爬滿甲板的豐饒海域,現在卻只剩清澈的海水與稀少的小魚。
導演沒有用旁白灌輸你觀點,而是靜靜地讓畫面說話,讓觀眾自行對照與感受——那些我們曾經擁有、卻不知不覺失去的海洋記憶。
在片中最讓人心碎的,莫過於小琉球海域的景象。「鎮海艦」是台灣「軍艦造礁計畫」中最大型的一艘退役軍艦,前身為美國 Gearing 級驅逐艦,服役超過半世紀後,於2010年沈放於小琉球海域,原為打造人工魚礁、發展潛水觀光與海洋保育的標竿工程。政府期待這艘鋼鐵巨人能成為魚群與珊瑚的新家,減緩對天然礁岩區的開發與破壞。
然而十多年過去,「鎮海艦」如今幾乎成了「空艦」,海底魚群寥寥無幾,僅有獅子魚在船艙中橫行。獅子魚之所以能在船艙裡稱王,並非因為最強,而是因為牠們是僅存的比小魚大一些的生物——沒有其他競爭者了。這座本該成為生態庇護所的軍艦,反而成了台灣海洋環境惡化的縮影。
小琉球每年有上百萬人湧入這座離島觀光,雖然政府已明文禁止刺網,也確實保育了海龜,但其他物種的消失仍在悄悄進行。觀眾看著畫面中空蕩蕩的船艙與靜得發寒的海底,彷彿親眼目睹了《啟示錄》的預言:「第二位天使吹角,海洋中的生命將大量死亡。」
導演用一艘艘沈船呈現出這場看不見的海洋危機,那些失落的魚群與珊瑚,都是被時間和人類忽略的證據。
我們擁有黑潮,卻沒珍惜
最震撼觀眾心靈的,莫過於那段段沈入海底的影像。導演李景白以 8K 畫質忠實紀錄,不靠過多對白與說教,而是用畫面與配樂,像是靜靜地問我們:「為什麼這樣的美麗,我們沒有留住?」
黑潮——這條全球公認的海洋生命之源,原本給予台灣最豐富的漁場與海底資源。然而數十年後,我們便從擁有轉為透支。蘭嶼、綠島、澎湖,這些過去被稱為「魚湧珊瑚繞」的地方,如今只剩人們記憶中的模樣。
台灣四面環海,人們卻一直誤以為海洋資源無窮無盡。當我們逐漸習慣現在這片缺乏生機的海域時,早已忘記過去的它,曾是魚群穿梭、珊瑚繽紛、生命旺盛的樂園。
沈靜卻有力的敘事,提醒我們:記住這些還來得及
這不是一部控訴的作品,而是一部請你睜開眼好好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的作品。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去改變,而是太晚知道該去改變。《沈睡的水下巨人》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反思那些我們以為「自然就是這樣」的錯覺。
我們都該走進電影院,好好看一次台灣的海底真相。看完這部片,你不會只記得某一艘船的名字,而是會記得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海,也可能失去得更多。
導演李景白希望這部作品不只是視覺上的震撼,更能帶領觀眾深入感受台灣海洋的壯麗與危機,喚起保育意識與行動力。《沈睡的水下巨人》目前正展開上映集資,預計於 4 月 25 日與大家見面。詳情請見:《沈睡的水下巨人》官網
【作者喜歡寫字與記錄每一個值得被看見的瞬間!更多創作同步分享在 Facebook,歡迎追蹤 鎖妮雅臉書】
原始新聞來源 《沈睡的水下巨人》第二位天使吹角之後,人類還在假裝海洋平靜 臺灣郵報.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