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離岸風力發展的經濟成本與效益分析
【INDEX News 吳思妤】
離岸風力發電被視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支柱。本文將分析離岸風力發展的經濟成本、預期效益,以及對地方經濟與就業的影響。
台灣位於世界最優良的海上風場之一,離岸風力發電被視為實現能源自主與減碳目標的重要途徑。政府於2016年提出「千架海陸風力機計畫」,預計到2030年,離岸風力裝置容量達5.2GW。
經濟成本分析
離岸風力發電的建設成本高昂,主要包括風機設備、海底電纜、基礎設施等。以台電離岸風力發電場為例,第一期投資約新台幣249.9億元,第二期約628億元。
預期效益與回報
儘管初期投資龐大,但長期運營可帶來可觀的回報。根據經濟部估算,離岸風電可創造超過兩萬個高薪就業機會,並預計到2025年,年發電量可達198億度,減碳量達1185萬噸。
地方經濟與社會影響
離岸風力發電的發展對地方經濟有正面影響。以彰化為例,風場建設帶動了當地基礎建設與就業機會,並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然而,也需注意與漁業等傳統產業的協調與共存。
離岸風力發電作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雖面臨高昂的建設成本,但長期效益顯著。未來,政府需進一步優化政策與規劃,確保離岸風力發展的可持續性與地方利益的平衡。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