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前6次免費篩檢 國健署籲:別錯過兒童發展治療黃金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為落實「優化兒少醫療照護」政策,國健署自113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兒童發展篩檢服務方案」,對未滿7歲的兒童提供6次免費的發展篩檢,範圍涵蓋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認知與社會互動等四大發展面向。這套標準化的篩檢工具,設計供基層臨床醫師操作使用,讓孩子在重要發展階段獲得更周全的照護。
截至114年6月底,全國已有逾1200家合約醫療機構投入此服務,涵蓋超過2600位小兒科、家庭醫學科及幼兒發展專責醫師,總共完成超過40萬人次的兒童發展篩檢,顯示方案推動效益廣泛且深具實務價值。
逾2.5萬名兒童早期發展異常 及早介入是關鍵
根據國健署統計資料,接受篩檢的兒童中,逾2.5萬名兒童疑似發展遲緩,另兒童中約6.3%的人需進一步轉介至全國88家「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或具兒童專責功能的評估醫院,進行後續評估與介入服務。此外,另有約15%的兒童篩檢結果顯示需持續追蹤或接受衛教,以釐清發展狀況。
衛福部部長邱泰源強調,兒童發展只有一次機會,若能及早發現問題並提供適當治療,就有機會改善發展狀況,使孩子能逐步追上同齡兒童的步調。早期發現、早期介入,不僅攸關兒童身心健康,也可大幅減輕家庭與社會未來的照護負擔。
發展困境不只是「慢」 也可能有隱性問題
小兒科醫師麥建方分享臨床案例指出,4歲的女童小安在外觀上發展正常,但母親發現她學習情緒起伏較大,拼積木或畫圖時容易崩潰或亂塗,走路也常跌倒。經過篩檢評估後,發現其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表現落後,儘管語言與社交發展正常,但在剪紙、單腳跳等項目未能達標。
經轉介至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進行多專科綜合評估,結果發現小安除了動作遲緩外,還有嚴重的視差導致立體視覺障礙,這種視覺問題間接影響其手眼協調與空間感,卻常被誤認為情緒不穩或注意力不足。經過視力矯正、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後,小安的情緒與學習能力顯著改善,有效扭轉原本被忽視的發展問題。
三大實用步驟 家長可主動掌握孩子發展
為協助家長正確掌握孩子發展歷程,國健署製作《從兒童發展篩檢到聯合評估:家長指南》,針對家長角色提供三大關鍵建議:
- 平時觀察與記錄:
建議家長依據《兒童健康手冊》中各階段發展指標,定期觀察孩子在動作、語言、互動等方面的行為表現,透過簡單問答對照,初步篩選是否有需注意之處。 - 依時完成6次篩檢:
家長應依據政府提供的「6個月至未滿7歲」時程安排,於嬰幼兒健康檢查時同步接受發展篩檢。可利用掃描QR code查詢鄰近合約醫療院所,方便預約與就近就醫。 - 異常即時轉介與後續追蹤:
如醫師在篩檢中發現發展可疑狀況,將提供轉診單,轉介至專責評估機構。若有多重發展障礙,評估中心的跨專業團隊(含兒科醫師、語言、職能、物理治療師)將進行聯合會診,並依結果提供療育或追蹤建議。
發展篩檢是健康投資 政府與家庭須緊密合作
兒童發展篩檢服務不僅是政府的公共衛生政策,更是一項長期的健康投資。提早辨識、積極介入,有機會讓孩子在成長關卡中及時修正軌道,減少未來教育或醫療成本負擔,也能避免家庭因誤解、忽略或延誤造成長期心理壓力與照護壓力。
國健署強調,發展篩檢不應視為形式化流程,而是孩子通往健康成長的重要起點。家長若能與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及早發現潛在問題、接受完整評估與治療建議,將有助於兒童未來發展。
【延伸閱讀】
學齡前兒童發展遲緩怎麼辦? 職能治療師用「遊戲」助學會表達與合作
面對挫折的能力從小培養 早期療育助遲緩兒成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6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