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歲男腎功能異常竟是砷中毒! 醫揭「無聲傷腎」禍首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64歲李先生因家族有腎臟病史、又長期痛風,在例行健檢中發現腎功能異常(肌酸酐清除率46 mL/min,相當於中度慢性腎病),遂至臺中榮總腎臟科門診接受游棟閔主任評估。由於無明顯腎病成因,游棟閔醫師進一步安排重金屬檢測,結果發現其尿液中砷濃度高達586.9 µg/L,遠超過正常值(<100 µg/L),而其他重金屬項目均正常。經飲食衛教並使用解毒劑Acetin(愛克痰)治療後,兩個月內尿砷值降至正常,腎功能也從中度損傷恢復至接近正常(肌酸酐清除率回升至85.9 mL/min)。
砷的危險在於「無聲傷腎」 強烈惡化腎毒性
臺中榮總腎臟科鍾牧圻醫師指出,李先生健檢前並無噁心、嘔吐、黃疸或疲倦等中毒症狀,這也說明砷的危險在於「無聲傷腎」─當有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相當嚴重。臨床上建議以尿液檢測為主要方式。此案例提醒我們,環境中的重金屬,特別是砷(Arsenic),對人體腎臟有潛在危害。砷不僅為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Group 1級致癌物,也具強烈腎毒性,若經由飲食、水源或環境長期攝入,可能導致腎功能持續惡化而不自知。
長期暴露重金屬 腎功能受損風險高1.67倍
根據鍾牧圻醫師團隊2022年發表於國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的研究,針對中台灣1600多位民眾進行健康檢查,結果發現即使血中金屬濃度未達中毒標準,但多重金屬(如砷、鉛、鎘)暴露與腎功能下降仍有顯著關聯。研究指出,若民眾長期暴露於這些重金屬,其腎功能受損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約1.67倍;若合併葉酸缺乏或高尿酸血症,風險甚至提升至2.83至4.16倍。
鍾牧圻醫師提醒,環境重金屬暴露主要來自食物、飲水和工作環境,民眾常忽略的來源如:不明來源的草藥、未經合法檢驗的保健食品、礦物質補充品,或受汙染的大型深海動物,以及農藥、化工廠等等都潛藏環境重金屬風險。
不明原因腎功能異常 應及早檢查與治療
游棟閔醫師說明,民眾如有不明原因腎功能異常,考慮重金屬可能性,並進行重金屬檢測。透過完整檢查與早期介入,有機會防止腎臟進一步惡化,甚至逆轉腎功能。
【延伸閱讀】
合併三高者腎功能異常比例高達3成! 掌握護腎8招預防「腎」於治療
「這3族群」中近4成腎功能異常! 國健署列8大護腎守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78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