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吞嚥困難適合吃什麼?把食物切碎是解方?營養師來解析!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台灣社會已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長者因老化、疾病等,導致進食、吞嚥上面臨挑戰的狀況越來越常見。肺炎目前位列十大死因第三位,新竹臺大分院營養室鄭千惠主任日前於「2025長者生活指南科普論壇」表示,其實肺炎與人口老化及進食也有些相關,研究顯示,65歲以上的長輩平均每週會嗆到約三次,若有不慎可能就會引發肺炎。

長者因舌頭力量小、神經肌肉協調性較差,容易出現進食問題。根據鄭千惠主任的觀察,約有5至6成的65歲以上長輩咀嚼能力較差,常需將食物煮軟或調整飲食。不過其實吞嚥問題比想像中更常見,吃藥卡在喉嚨或喝水嗆到,同樣屬於吞嚥困難。民眾在照顧家中長輩時又應注意什麼?她也為大家一一說明。

長輩為何容易進食狀況不佳?口乾、牙口不好皆是原因

鄭千惠主任指出,研究表明,長者噎到的盛行率是小孩的7倍,且多發生在家中或社區裡的餐廳,而不是在醫院。進食狀況也受到以下多種因素影響:

  1. 嗅覺問題:罹患帕金森氏症和失智症的長者常見有嗅覺問題,而嗅覺、味覺等感官能刺激進食的慾望,「所以你會發現有些失智症的長輩為什麼食物會含著不吞,因為他沒感覺。」若能提供比較美味、有溫度或帶有回憶的食物,進食狀況或許可改善。
  2. 牙口不好:許多長輩牙齒缺失、鬆動或配戴假牙,容易有咀嚼不完全的問題,增加嗆咳風險。研究發現,最容易噎到的族群是有缺牙但未配戴假牙的人,其次是完全沒有牙齒者,但牙齒完整的人也可能嗆到。
  3. 肌少症:肌少症患者常因力氣不足,可能需要更長的進食時間,日本有研究指出,走路越慢的長輩,代表其咀嚼能力可能越差。鄭主任分享,她也會觀察患者是自行走進診間,還是需要借助拐杖或他人攙扶,以此作為飲食製定的評估重點之一。
  4. 口乾問題:唾液腺萎縮或部分藥物(如利尿劑)常導致長輩唾液分泌不足,而出現口乾問題,在咀嚼時就較難讓食物形成完整的「食團」。

吃這些食物要注意!黏度高、多汁都有嗆咳風險

哪些食物容易導致嗆咳?鄭千惠主任表示,黏度較高的食物,像是麻糬、湯圓、糕點內餡等,或是柑橘類水果的白色纖維不易咀嚼,多汁的食物如西瓜在咬下後汁液噴出,若控制不好也容易嗆到,對長輩來說都是風險。此外,湯麵中的食材質地多元,固體、液體互相混合,以及呈條狀或是一整顆的食物,如鑫鑫腸、葡萄、小番茄等,也有不慎噎住的可能。

把食物剁碎更方便?營養師列「高齡友善食物」4重點

有些長輩或是照顧者可能會認為,既然牙口不好,那就將食物直接切碎,跳過咀嚼的步驟,也方便食用。鄭千惠主任提醒,食物應形成「食團」再吞嚥較為安全,而被切碎的食物會呈現「離散」狀態。長輩需要花費更多力氣,才能用舌頭將其聚合成食團再吞下,否則食物容易散落在口腔各處,影響吞嚥。

鄭千惠主任也指出,高齡友善食物的特質應包含以下4點:

  1. 食物應具備良好的內聚力,不容易離散、可形成食團,較適合衰弱的長輩食用。
  2. 黏性低,過於黏稠的食物讓長輩需要更用力才能吞乾淨,可能會殘留或沾粘在喉嚨。
  3. 軟嫩、易咀嚼,也能輕易地用叉子或湯匙切割。
  4. 營養密度高,再加上色、香、味俱全,也能刺激長輩食慾。

【延伸閱讀】

長輩睡不好認知功能易出問題! 長庚醫院研究揭睡眠品質與腦淋巴關係

長輩常聽不懂? 研究:孤獨感恐加速語言退化、提高失智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79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