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科技編織文化靈魂:打造觸動人心的大型公共藝術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在實驗室的火花中誕生,ROSO機器人建造實驗室的藝術部門(ROSO-Art),正以令人驚豔的方式,將冰冷的建築科技與數位工藝,轉化為承載文化敘事的溫暖藝術載體。他們不只挑戰工程極限,更致力於打造兼具視覺震撼與心靈觸動的大型公共藝術,為台灣的公共藝術與城市景觀,刻劃出一道創新且深具美學意義的風景。
台灣新創團隊ROSO-Art,以其獨特的「藝術×科技×材質」核心能力,正在重新詮釋「大型公共藝術」的本質與可能性。他們巧妙地融合建築思維、設計美學、藝術靈魂,以及在地記憶的涓涓細流,運用機器手臂建造、3D列印(如水泥列印)、竹皮彎曲薄殼等尖端工法。這些技術不再只是炫技的工具,而是為了精準捕捉文化脈絡,並賦予其當代語彙的嶄新生命。每一件作品,都是對傳統地景藝術的深度突破,邀請觀眾以全新的視角感受空間與故事的交融。
ROSO-Art的核心魅力,在於他們能將自然的靈動語彙、嚴謹的幾何邏輯與流動的參數運算,編織成一種獨特的創作語言。其作品散發著未來感,卻同時深深扎根於在地文化的土壤之中,喚起共鳴與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團隊懷抱著一個願景:突破傳統公共藝術在工藝、人力與施工上的重重限制。他們發展出可演化、擴展與迭代的「演算型藝術製作流程」,這不僅提升了創作的自由度與可能性,更讓ROSO-Art成為藝術家、建築師與策展人心中,能將天馬行空想像化為觸手可及感動的關鍵夥伴。
ROSO-Art的創立,源於對傳統公共藝術製作流程、材料應用與文化敘事方式的深刻反思與挑戰渴望。創辦團隊洞察到:「大型公共藝術常受限於跨領域整合的困難與材質的框架,而機器人數位製造技術,正為此開啟了充滿潛力的新扉頁。」憑藉在參數化設計與機器人製造領域的深厚積累,ROSO-Art透過機器手臂在3D空間的精準舞動,即時呈現材料的獨特個性。這使他們能駕馭極度複雜的幾何造型挑戰,卻同時在冰冷的科技中,細膩保留對『手作溫度』與藝術質感的極致追求。
這種將「運算的無限想像」無縫轉化為「可觸可感的實體藝術」的一體化能力,正是ROSO-Art在藝術科技化浪潮中,最核心且無可取代的價值——讓科技真正服務於藝術表達的深度與廣度。
立足台灣,ROSO-Art更懷抱國際視野,積極推動大型公共藝術的科技化轉型。其作品已點亮高雄、台中、花蓮等城市角落,與政府機關、建設公司及頂尖策展團隊攜手合作。榮耀印證了其藝術價值與創新力:囊括La Vie 2023年度風格創意團隊《首獎》、if德國設計獎肯定,更榮獲義大利A Design美術與藝術裝置類別全球唯二的金獎殊榮。參與的標誌性專案如Shopping Design Best 100獎盃設計、構竹林鐵新銳建築展、共善樓街道家具製作等,皆展現了其將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實力。未來,ROSO-Art計畫將這份感動融入更親密的家庭尺度創作,並邁向國際舞台,延續2019年與藝術家Michael Hansmeyer於東京森美術館《未來與藝術》特展的成功合作經驗。
ROSO-Art堅定地宣示:「我們不只創作藝術品,更致力成為『空間尺度的創新工藝整合者』。」展望未來,團隊將持續探索機器人數位製造在述說文化故事上的無窮潛能。他們相信,台灣的機器人建造技術所能抵達的「美」與「藝術」的巔峰,終將化為公眾角落裡,一個個能引發驚嘆、激發對話、觸動心靈的藝術現場,讓人們在科技編織的文化圖景中,遇見新的感動與想像。
企業品牌名:ROSO 機器人建造實驗室
聯絡電話:洪維澤 0911-800-636
地址:台中市西屯區文華路100號
原始新聞來源 當科技編織文化靈魂:打造觸動人心的大型公共藝術 臺灣郵報.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