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關節選擇多 醫解析近代「4項材質」優劣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在關節重建骨科門診間,常常會有患者問到人工關節選擇的相關問題,例如「我用什麼材料比較好?」、「超耐磨的是不是比較貴?」、「愈貴的自費的是不是就愈好?」、「塑膠墊片是不是很差?」等問題。林口長庚關節重建骨科陳思元醫師提到,在骨材百花齊放的年代,網路上充斥著各式資訊,民眾也會嘗試查詢國內外的專業文獻,但由於知識與資訊非常繁雜,患者往往陷入難以抉擇的情況。

人工關節鈷鉻合金、鈦合金材質 製程延長耐用逾數十年

以常見的人工髖關節與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為例,與骨頭相接合的組件是鈷鉻合金 (CobaltChromium) 或是鈦合金材質,而在兩個合金組件之間就是各式耐磨的材質作為介面。傳統上較不耐磨的聚乙烯襯墊隨著工業製程的進步,耐磨性質也大大改善,HXLPE 就是傳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經過再進一步交聯處理的超耐磨聚乙烯,體內正常使用下的壽命可超過十數年;在人工髖關節已是健保給付的標準品項,而在人工膝關節則屬於自付差額給付的選項。目前甚至有在聚乙烯製程中加入維他命 E 抗氧化處理的超耐磨聚乙烯,可望進一步延長耐用壽命。

拋光金屬光滑、磨耗率低 但造成不良反應已非主流

陳思元醫師進一步說明,另一選擇則是以金屬直接當作耐磨的介面,優點是拋光的金屬非常光滑,磨耗率也非常低,曾有段時間不少醫師會選擇在人工髖關節的置換手術使用金屬對金屬作為介面,也屬於健保自付差額給付的選項。隨著時間的演進,臨床上逐漸發現人體組織對於金屬微粒產生不良反應的案例,包含局部金屬沉著、淋巴球主導的無菌性血管炎、假性腫瘤;少量的金屬離子也可能進入血液循環。因此金屬對金屬的人工髖關節已非現今醫師的主流選擇。

第四代陶瓷混搭 耐磨降低破裂、異音風險

陳思元醫師解釋,第三種材質的選擇是陶瓷。回顧人工髖關節發展的歷史,第一代陶瓷早在 1970 年代問市,陶瓷的優點是表面平滑且具優異的耐磨性,於人體內幾乎沒有陶瓷磨耗的可能,但缺點就是陶瓷破裂的風險。現今的主流已是第三代與第四代的陶瓷,隨著製程的進步,第四代陶瓷的破裂率大大降低,由於顏色的不同,第三代與第四代的陶瓷也分別被稱為黃陶與粉陶。陶瓷對陶瓷的人工髖關節屬於健保自付差額給付的選項,在年輕患者有髖關節置換的需求時,陶瓷常是醫師選擇的流。第四代粉陶球頭與加入維他命E抗氧化處理的超耐磨聚乙烯襯墊混合搭配也是選項之一,其耐磨表現也相當優異,同時也降低了陶瓷破裂與陶瓷異音的風險。

鋯合金高強度、光滑且極度耐磨 需時間驗證床效能

陳思元醫師最後提到,鋯合金具有高強度、光滑且極度耐磨的特性,不似金屬對金屬介面容易釋放金屬微粒,也比陶瓷不易破裂,可謂兼具金屬與陶瓷的優點。鋯合金搭配超耐磨聚乙烯襯墊的人工關節是新一代的介面選擇,也屬於健保自付差額給付的選項。唯鋯合金問市時間較短,長期臨床效能與安全性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證明。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八期

【延伸閱讀】

膝關節退化不是只能換人工關節! 「1再生術」成治療新突破

置換人工關節併發慢性骨髓炎 高壓氧治療助重拾行動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