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年國慶僑胞致詞代表吳光宜 珍惜臺灣守護家園
來自美國休士頓的僑務諮詢委員吳光宜,經商近50年的足跡跨越貿易與金融產業,「多做事,少說話」是他縱橫商場的工作風格;即便是公司的同樂活動,他會要求自己和屬下致詞在3分鐘內「講重點」,在在彰顯他務實的更是處事準則。
甫卸下世界臺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的職務,吳光宜以既輕盈又緊張的心情接下114年中華民國國慶大典僑胞致詞代表的任務,「從來沒有登過這麼大的場合,但我就是把這件事做好,盡量把話講得精簡。」他希望,能在國家重要慶典上,藉由簡潔有力的話語,傳遞僑界對臺灣的心意與祝福。
興趣先決 棄醫從商赴美闖蕩
出生於臺南醫師家庭,吳光宜自小看著父親奔走台江地區為病患看診。早年父親原本要送他赴日本讀醫學院,承接衣缽;但吳光宜深知志不在此,他說:「有這些錢,還不如讓我去做生意。」
1973年,吳光宜前往美國攻讀商學領域,從此開啟與父親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困境展生機 轉身闢土更跨足金融
赴美後的1977年,吳光宜起初於紐約經商,投入廢五金貿易;後來因污染問題,導致市場管制及法規加嚴,他決定逐步退出廢五金市場。1980年代,吳光宜搬遷至休士頓,當時全世界正遭受石油危機的衝擊,間接促成石化供應鏈聚集在德州地區;這樣的條件促使他抓緊機會,全力投入塑膠原料出口。
吳光宜也因另闢事業疆土,與當年的「德州第一銀行」結下緣分,並在1991年受邀加入董事會,從原本的客戶身份一路轉變為股東、董事及副董事長;成為董事長後,他希望帶領銀行跨出德州,便將其改名為「金城銀行」。
即便當時從商經驗已算豐富,吳光宜坦言,美國的銀行監管、法規都很嚴格,與相較自由的進出口貿易產業相比,完全是不同領域。邊走邊學,如今金城銀行在他的帶領下,已在全美拓展許多據點,成為亞裔社區最具代表性的銀行之一。
親力親為 世界臺商的班長
「他們都叫我『班長』!」9月甫從世總總會長一職卸任,吳光宜回顧這一年的任期,六大洲的副總會長們總是這樣稱呼他。他說,當初希望以「活力世總・共創商機」為發展主軸,與青年臺商們交流,並給予各方面的援助及支持,劍指「世代傳承」的大目標。
吳光宜在北美地區經常贊助青商會活動,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地展開活動,並曾推動多場論壇,特別是以人工智慧與新興產業為主題的經貿交流。他分享,這些安排不只是為了世總,而是覺得無論老中青的臺商,都能跟上市場潮流,在科技經貿持續扮演領航的角色。
吳光宜引用了一句家喻戶曉的臺語俗諺:「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鼓勵年輕人的一定要做有興趣的事,才能持之以恆;除此之外,更要以「誠信」立足業界,才是事業長久的根本。他相信,不論行業、生態如何變動,這些精神放諸四海皆準,也是他最想傳承給新一代的提醒。
公益責任×文化推廣 海外臺商的雙重角色
「臺商真的是旅居國外,心繫臺灣。」吳光宜帶點自豪地感嘆,臺商們在公益責任方面也不遑多讓。無論是過去的0403花蓮地震、今年雲嘉南的丹娜絲風災,海外臺商總是第一時間集資響應;近日針對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的賑災,僅以北美地區為例,更是在短時間內捐出超過20萬美元,展現僑臺商對家鄉的關懷與實際行動力。
而近年北美僑界與美國職棒合作舉辦的「Team Taiwan 台灣日」活動,吳光宜認為「那是一定要做的。」他分享在休士頓的經驗,不管是每年5月的「亞洲節」或今年盛大辦理的「台灣日——Taiwan YES!」海外僑胞都相當樂見讓主流社會從美食、特色文化等方面,認識臺灣的軟實力。
在世總總會長任期,對吳光宜來說,其世代傳承的職責不只是維繫現有架構,更要為年輕一代創造空間、傳承經驗;儘管不同世代下的產業類型與生態,以及環境變動的速度都無法同語,但臺商最珍貴的是面對挑戰的韌性與心態。
「臺灣有自由民主,是多麼好的家園。」登上國慶大會,吳光宜最想讓國人與世界看到的,不只是臺商的成就,更是臺灣人的特質——敦厚、努力與互助;這樣的社會,值得大家珍惜與守護。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