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信保基金至寶 林寶惜陪伴僑臺商走過9年光陰

在財政部及金管會服務27年,擁有完整金融背景的林寶惜,原本要退休的她在2016年接下挑戰,自銀行局組長轉戰財團法人海外信用保證基金董事長一職,帶領海外信保基金走過9年歲月,挺過COVID-19等重要專案。回顧這段歷程,林寶惜坦言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她率真笑容的背後,其實乘載著無數僑臺商的期盼,與面對全球局勢變化的壓力。

 

轉換跑道與心境 與僑委會合作無間

2016年,林寶惜在昔日上司、時任金管會主委丁克華及副主委桂先農的推薦下,受邀出任海外信保基金董事長。她笑說,剛接任時迷迷糊糊的,靠著勤問同仁們問題,以及積極拜訪銀行、吸收授信業務經驗分享,邊做邊學。

與過去所任職從事銀行監理的立場不同,海外信保基金的政策任務係為協助僑臺商發展,林寶惜坦言必須了解僑臺商的難處、調適自己的心態,才能真正幫助到僑臺商在當地生存並壯大。

說起與僑委會的合作,林寶惜滿是感謝。上任之初,時任委員長吳新興替她向行政院爭取增資新臺幣20億元(12億由政府挹注、8億向銀行募集),讓當時只有11億餘的基金淨值翻倍成長,擴大服務量能,配合政府全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今年面臨美國關稅議題,林寶惜也與委員長徐佳青研擬對策,委員長並親自拜訪財政部及銀行公會,邀請促成公民營銀行捐助基金,又召開「美國對等關稅專案」記者說明會,提供利息補貼、審核迅速、手續費優惠,展現海外信保基金照顧僑臺商的決心。

 

歷經磨難 林寶惜為僑臺商撐傘

雖然海外信保基金規模不大,但林寶惜形容它為「救命錢」。泰國臺商黃輝裕挺過亞洲金融風暴和木瓜基改風波等事件,卻在2016年遭遇泰北水災,辛苦經營的農場毀於一旦。當時海外信保基金緊急發動「泰北2016水災專案」,讓臺商貸款10萬美元,助他於往後的一、兩年內事業起死回生。再次見到時任委員長吳新興時,黃輝裕激動下跪的畫面,林寶惜還記憶猶新。

談起任內推動的三大專案(新南向專案、非洲專案、COVID-19專案),林寶惜現在想起來還是感到不可思議。尤其COVID-19專案屬於全世界性的災後重建紓困專案,且保證成數達9成,相較於過去的災害救助專案僅屬小區域型,而一般案件則僅保證5至8成而言,是相當大的壓力。

疫情發生的那幾年許多臺商被迫閉廠,有些工廠甚至還要供員工吃住、薪水照付,因此很多臺商營運難以為繼,還有臺商在疫情期間不幸染疫離世。為協助臺商,海外信保基金沒有雨天收傘,反而報請僑委會同意,由林寶惜代為決行董事會層級的案件,加速審核流程,也與各承作銀行密切合作,讓僑臺商能快速取得資金,用最實際的行動陪伴僑臺商們度過難關。

 

肩負使命感 貫徹憲法精神

回顧海外信保基金成立37年以來篳路藍縷,林寶惜感觸良多。基金最初以協助美、加地區留學生在地創業為主,到隨臺商西進承辦中港澳授信業務,後來順利結束中港澳保證案件沒有任何損失,誠屬奇蹟。近年又跟隨臺商的腳步脈動及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設立相關專案,如今基金淨值已達新臺幣24億元。

「全世界各地都有國內的信用保證機構,但是針對海外僑商、僑民,我想我們應該是唯一一個。」林寶惜分享,當年受到海外僑胞的大力支持,中華民國才得以建國,因此《中華民國憲法》151條明文規定:「國家對於僑居國外之國民,應扶助並保護其經濟事業之發展。」而1988年成立的財團法人華僑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海外信保前身)正是貫徹此一精神。

 

自嘲「呆人」 好在天公疼憨人

「保就是『呆人』,我卻當了那個呆人,但是天公疼憨人!」林寶惜回首9年來的歷程,她歸功於信仰的力量和同仁們的努力。林寶惜認為是上帝引領她走向這條道路,於是常常為海外無數僑臺商禱告,希望他們公司治理和諧、財務穩健。而海外信保基金同仁們多是來自各銀行體系的菁英,承辦授信業務展現高度專業及操守,讓林寶惜以他們為榮。

林寶惜謙遜、虔誠的態度,有別於傳統銀行業給人的刻板印象,她更像位鄰家大姊,嘴裡說得都是別人的好,卻只看見自己的「憨慢」。退休之後,她笑著分享自己有更多時間投入教會、多一點服事。期待林寶惜持續將良善能量分享給身邊每一位朋友,繼續做大家的「寶」人。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