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關係到美味關係 美國青商潛力之星張志俊用甜甜圈賣出臺灣人情味

甜甜圈是美國人再熟悉不過的日常甜點,然而座落金山灣區的Mochiholic卻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他們主打熱量較低的麻糬甜甜圈,搭配臺式珍珠奶茶收服在地人味蕾。這樣特別的組合,來自甜點狂張志俊的創意,他是如何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建立自己心目中的甜點天堂呢?

 

甜點狂熱與人文交織 Mochiholic孕育而生

16歲赴美留學的張志俊,大學主修經濟學,後於日本攻讀國際關係研究所。一直以來,他對各國不同的人文風情有著濃厚興趣,希望透過食物搭建起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就像音樂那樣,不需要透過言語就能表達文化特色。」張志俊說道,人一年365天都要吃東西,食物就是文化輸出最好的媒介之一。

之所以選擇珍珠奶茶和甜甜圈,除了本身對甜點的狂熱外,張志俊發現珍珠奶茶的臺灣形象已深植美國人心中,並蔚為流行,2021年COVID-19疫情期間甚至成為加州外送平臺最熱門的產品。但飲料市場競爭激烈,已是一片紅海,於是他選擇美國人習以為常的甜甜圈做為互補商品。他形容,飲料是「獨樂樂」的享受,甜點則是「眾樂樂」的分享,兩者應對的消費情境與客群不同,有助於維持品牌的營運。

2020年,張志俊放棄矽谷高薪的工作,投身他最愛的甜點事業-創立Mochiholic-從雲端廚房起家,逐步累積他在灣區的名號。2021年,Mochiholic成功開設第一家實體店面,後續在灣區開了兩間連鎖分店,第三家分店將拓展至洛杉磯,2026年即將開張籌備中。

 

永遠的進行式 建立品牌甘苦談

「創業最難但最重要的是建立品牌,而且這永遠是進行式。」張志俊認為,從一間實體店到連鎖經營即是一大挑戰,必須建立SOP確保每間店生產品質一致,建立加盟制度的過程也非常繁瑣,他花了一年半與律師討論200多頁的條款,因應各州不同的規定,將資料個別送審。張志俊理性分析道:「美國是一個中規中矩的國家,法規程序很繁瑣,但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其實這不僅是保護品牌,也是保護個人資產。」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商品差異化就是建立品牌認知的關鍵。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以及順應現代人健康意識抬頭,張志俊選擇販售日式麻糬甜甜圈,熱量只有傳統甜甜圈的一半,讓人們在享受甜點的同時少一點負擔,更讓Mochiholic被當地媒體《The Mercury News》評選為灣區12間獨具特色的甜甜圈之一。

在建立品牌特色的同時,張志俊也希望推廣臺灣文化。在農曆新年期間,Mochiholic以「生肖」、「福字」、「金元寶」等元素設計甜甜圈外型,讓甜點突破「二維」的口味變換,提升到「三維」的造型創新,並達到文化輸出的效果。張志俊未來也想嘗試在甜甜圈中加入端午、中秋等元素。

除了傳統實體通路,張志俊也積極與電商合作,將產品上架至北美最大亞裔購物網站「Weee!」,提升Mochiholic在北美的知名度。「雖然Mochiholic在加州灣區做得蠻成功的,但離開這裡之後,我就是nobody。」張志俊指出,美國展店成本高,先以線上平臺佈局試水溫,不但有利將來實體拓點評估,對投資人也是一種保障。

 

打造良善品牌形象 熱心投入公益和僑務

張志俊強調,品牌的文化輸出不單在「飲食」的面向,在地化連結也相當重要。他認為臺灣吸引外國人的,不僅是特色小吃或高科技產業,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因此,他也期盼將這份「臺式溫暖」帶進灣區;如Mochiholic透過贊助,或是以批發價的方式供年輕學子們販售、賺取差價,幫助他們籌款就學;並致力於協助弱勢團體、身心障礙者,提供技術培訓與就業輔導。

此外,張志俊也積極參與僑務活動,並邀請青商會成員參與甜甜圈DIY體驗。他深知在美國創業不易,便分享如何透過標準化、有效率地規劃創業計畫,降低成本進入餐飲業,同時更深化僑界對臺灣的認識,讓更多人了解臺灣文化。他在灣區僑界的努力深獲肯定,並獲選僑務委員會2025年全球青商潛力之星。

 

懷抱熱情、跳脫框架 品牌才得以永續經營

受邀回臺參加全球青商潛力之星頒獎典禮,張志俊從所有得獎者身上看到同樣的熱情,就像他自己對甜點的執著一樣。「我們追求的不再只是賺錢,而是希望在追求熱情的道路上,能遇到有共同目標的夥伴,讓我們的理念被更多人看見。」他說,創業的路上承惠他人幫助,自然也有了提攜後輩、回饋社會的觀念,這樣的傳承才得以讓品牌永續經營。

「決定影響力的不是規模,而是價值觀。」張志俊認為,時代永遠在變,品牌也要隨時調整策略,單想擴大規模經營,就很容易陷入傳統產業的舊思維。他秉持著服務大眾、回饋社會的價值觀,在Mochiholic持續散播分享甜點的喜悅,以及屬於臺灣的人情味,建立每一段珍貴的美味關係。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