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夢想遠行 緬甸青商潛力之星陳右南創立教育事業
「不要害怕夢想太大,只要你敢開始,就已經贏了一半!」回首十年前無所畏懼地赴緬甸開創事業,從零開始打造國際教育品牌,接受本報專訪的陳右南不太細說辛苦之處,他相信「行動」是築夢道路的指南針。
從小在臺北民生社區長大的陳右南,國中時期參選模範生,憑藉趣味十足的演講贏得同學們的高票支持。來自同儕的肯定開啟了他的視野,激勵他想要更加挑戰自己,年僅13歲時獨自前往加拿大留學,踏上人生的冒險旅程。
從模範生到世界旅人 踏出人生第一步的勇氣
「我擅長在不同環境中,發掘自己的優點;面對想要追尋或瞭解的事,我直接請教他人來學習。」在加拿大求學,陳右南每天面對迎面而來的爆炸性資訊,並不畏懼,反而將好奇心轉化為行動力,勇於嘗試任何可能。他開始學跳街舞,在大學創立熱舞社,並成功經營為加拿大西岸最大的熱舞社團,盡全力在課業與生活中感受體驗,活在當下。
完成學業後,陳右南選擇到不同國家城市探索,第一站落腳北京,從事電信服務工作,後來回臺擔任手機進口商通路,期間他深刻感受到仰賴他人產品經營市場的侷限,「我必須開發新興市場。」於是再次選擇離開臺灣,轉向東南亞,意外發現教育產業在緬甸發展的潛力。
緬甸創校 以制度與執行力打造國際教育品牌
2015年,翁山蘇姬領導的政黨贏得大選,超過400人聚集在橋下無燈的廣場,只為聆聽演講。陳右南看見緬甸人民對知識的渴求,「巨大的轉變必將帶來巨大的機會!」國家走向國際化,緬甸八千萬人口對英語的培訓與需求相當大。
洞察到巨大的需求,陳右南沒有單打獨鬥,他攜手對東南亞教育有經驗的太太蔡維寧,以及具備幼兒教育專業的表弟鄭筵祥,組成堅實的「教育鐵三角」,一同前往緬甸創業,於2017年2月創立緬甸第一所加拿大國際學校──Stanford 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 史丹佛加拿大國際學校。
身為臺灣人,具備華語優勢,陳右南將市場鎖定在緬甸華人,思考如何設計課程,貼近當地學生的生活。為了站穩腳步,「創造收入」便成為第一個關鍵,首先複製其他學校的模式,觀察不同年級熱門的課程、舉辦說明會,透過不同種類的班別,小規模測試市場,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緬甸家長對教育的期待。
剛創立學校的前三年,陳右南每日早起工作至半夜,甚至週末也親自授課。他從零規劃並建立整體營運架構,親自設計學校營運制度、財務管理、課程系統與師資培訓流程,同時還得克服當地不時停電、淹水等日常生活問題。
打破大眾對學校組織的既定印象,他將自己定位為「執行長」,而非校長。「學校部門分工就像大公司,有效率的經營方式很讓我引以為傲!」陳右南自信表示 ,這不僅是打造出學校的核心制度與文化,更確保每一個營運細節皆能標準化、數位化並具備永續擴張的能力。
「第一個班只有5個人,到現在超過400人。」陳右南將一所原先僅有幼兒園的小型學校,成功擴展為涵蓋幼兒園至高中各階段、具備國際認證與多校區的國際教育品牌。
陪學生找熱情 培養新世代人才
「有什麼喜歡的東西,你就瘋狂去愛,讓自己走火入魔!」陳右南深知大學要的是人才,對熱愛的事擁有自己的見解,執著到底並落地執行,是他努力在教育上傳達給學生的精神。
陳右南觀察當代人文與科技的互動趨勢,將對人類的未來帶來巨變,因此他與教學團隊嘗試開發新課程種類,如程式設計、3D列印,希望激發學生潛能,創造無限學習可能。不僅如此,學校還開設跨年級交流課程,如共同討論科展作品,讓教育方針符合現代社會的需求之餘,也能培養學生在跨域溝通及合作的能力。逐漸地學生成為各式學科、演講、舞蹈等多元競賽的常勝軍,「學校的成就和驗證,都來自於學生的學習成果。」他說。
身為緬甸一所具口碑的國際學校,課程以加拿大學程為核心,並將華語、英語及緬甸語並列為主要語言,旨在培養學生具備走向國際的多語能力。陳右南也協助僑務委員會推廣「3+4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他分享「華語」已是東南亞學生必備技能,臺灣的華語學習與技職教育環境,也成為學生的留學選項。
慢下來走更遠 以真善美守護教育初心
「我就是臺灣囝仔!」陳右南出國發展近二十年,他感謝這片土地幫助他打下紮實基礎,面對不同國家體制與教育時,可以以務實且具邏輯的觀點解決問題。他遊歷世界,看見許多臺灣中小企業家離鄉背井、創業有成,展現臺灣人的堅韌。
回首剛起步時的自己,這十年來陳右南發現自己最大的改變是:學會讓自己慢下來,舉例來說,當需要因應緬甸學制的變化、或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如預期而需調整課程時,他必須學會具有耐性,因為這些改變與調整往往要在下一年才會發生。他得統整各部門的意見,在過程中篩選有助益的資訊,組合成新的策略。「若沒過程,可能會導致只追求成果表現,走不長久。」陳右南相信,好的策略需要時間的驗證,因而體認到「延遲執行」的好處。
挺過初期經營的紊亂,陳右南對學校的期許,從「創造收入」轉化成「教育價值」,坦言若只為創造更多收益,學校將會失去設立的初衷,「學校是真善美的事業,我要把它保護好。」他透過學校接觸許多科技教育、基金教育等相關商業合作,不放棄在學校外嘗試新的機會;也經由全球青商潛力之星專案輔導業師的幫助下,瞭解臺灣科技產業對傳統產業發展的看法,持續探索不同領域的新碰撞。
陳右南認為,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遇到的困難都不會少,而是在於如何去突破。在突破中激發潛能,找到一切可能性與答案的過程,使他著迷。
「沒有承諾,你永遠不會開始;更重要的是,沒有持之以恆,永遠不會完成。」陳右南以美國演員丹佐華盛頓的名言時時提醒自己,在面對所有事物前,唯有大膽嘗試,才能發掘新的機會與體驗。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