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連兩日確診個位數 柯文哲:慢慢解封、提高警覺 逐步減低生活衝擊

圖說:台北市政府微解封指引(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臺北市的確診數字逐步下降,連續兩天都是個位數,但是市長柯文哲13日主持臺北市流行疫情中心記者會時,希望大家仍能維持警覺,避免發生像首爾、東京等大都市的疫情復發,市府希望逐步解封的同時,也將疫苗覆蓋率逐步提高,讓疫情對生活的衝擊降到最低。

柯文哲表示,從過去兩週的趨勢看起來,感染形態分為三類,一類是市場感染,在過去兩週大規模PCR、疫苗接種,希望本週將市場案例控制住,最後一批市場專案疫苗施打日是7月1日,經過14天的疫苗抗體出現,7月15日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效擋住疫情;另外,院內感染部分加強管制,由於數量少,確診案例很容易被疫調發現,針對該院再去處理;最麻煩的是家戶感染,也是現在疫調的主力。

圖說:展覽場館微解封指引(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柯文哲接著說,案例愈來愈少,但市府衛生局一直在匡列,目前居家隔離在一千名左右,可調度人力增多之下,疫調範圍會更為加大,昨天7院1595名PCR篩檢,只有1例陽性;不過,世界衛生組織警告,目前Delta變異病毒株已成為全球傳播的主流病毒株,與一開始的新冠肺炎病毒相比,傳染力與死亡率都高很多,除了屏東出現Delta變異病毒株,臺北市在其進入社區前就擋下來了,如果以目前入境隔離14天,還要經過三次篩檢,希望能把印度病毒擋在國門外。

隨著疫情趨緩,面對解封的問題,柯文哲提醒民眾還是要謹慎面對,臺北市會用逐步的方式,吃飯還是擺最後,對於餐廳與夜市他還是要說抱歉,畢竟內用進食的傳染力比較高,所以會擺在最後開放。

柯文哲表示,文化場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等室內的場館可以開放,但進場一定要戴口罩、量體溫、消毒、單一出入口、實行實聯制加上不可飲食。原則上採用預約制,因為預約制度可以確保民眾不會因場內容留人數已滿而被擋在場外;針對百貨公司,如果一時間沒辦法打疫苗,建議企業採員工定期篩檢,可以避免因確診案例造成損失。

圖說:宮廟教堂微解封指引(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柯文哲說,有關寺廟開放參拜,因為一開始內政部與疫情指揮中心命令互相矛盾,直到今天早上市府跟中央溝通,才決定有條件開放,全程戴口罩、量體溫、消毒、單一出入口與實聯制,不可飲食、人流要控制。遵守不要超過99人,距離1.5公尺等原則。另外,校園操場暫不開放,營業的運動場所優先開放,也必須符合規定與相關指引;明天開始啟用首座大型疫苗接種站,花博附近有一些停車空間,也要鼓勵大家使用大眾交通工具,65歲以上, 身體狀況佳可以自行前往以減少人流。

副市長黃珊珊則說明環南市場的家戶感染圖,有一妯娌兩家關係很好,接觸密切,結果造成兩家共12人染疫,她提醒大家不要輕忽家戶感染的現象,一定要做好防護、保持距離,減少感染機會。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