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卵巢癌治療後「腸皮瘻管」反覆發作! 中西醫聯手助擺脫困擾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61歲女性,自2018年診斷出左側惡性漿液型卵巢癌(FIGO分期IC3)後,接受多次手術、化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一名61歲女性,自2018年診斷出左側惡性漿液型卵巢癌(FIGO分期IC3)後,接受多次手術、化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52歲的陳小姐約5年前開始出現左眼皮下垂、手腳無力、說話含糊不清等症狀,常感覺像沒電的娃娃,會突然...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癌症蟬聯國人十大死因首位已有42年,每4人死亡,就有1人死於癌症。林口長庚醫院日前發表最新研究指出...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38歲的張女士確診乳癌,擔心接受部分乳房切除手術後,因外觀變化影響自信,而猶豫不決、延遲療程。在朋...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66歲戴小姐,在二十幾年前曾透過骨質密度儀器,檢查出骨密度T值為-4,低於正常標準差-2.5以下,...
國家人權博物館第三季兒童人權主題活動將於4月登場,本季以「看見兒童力!改變,讓世界更美麗!」為題,強調兒童的參與權。活動除規劃成人講座,帶領家長認識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也安排兒童繪本導讀與創作工作坊,鼓勵兒童勇敢發聲,為社會帶來改變。
「臺灣陶藝獎」邁入第五屆,持續見證臺灣當代陶藝的發展。其中透過「卓越貢獻獎」表彰致力於陶藝傳承與創新的耕耘者,他們的奉獻不僅奠定臺灣陶藝的深厚根基,也形塑了今日的陶藝風貌。2025年「卓越貢獻獎」得主陳正勳(陳博垚)融合東西文化思維,以「土」為核心,創作簡潔有力、富含生命哲學的作品。大器幾何造型與內斂線條蘊含寧靜的生命觀,嵌入材質技法展現包容與實踐,極簡之中流露純粹穩定之美。
天然養育孩子的方式,盡量能不吃藥、打針就避免。大多數用食補的方式,養好孩子的抵抗力。看女兒不舒服的樣子,媽媽我也決定來做「蘋果洋蔥湯」。
孩子默默也進入了三年級的穩定階段,最近跟身邊朋友聊起剛上小學的過程。真是一段革命的過程,不僅孩子適應很不好,家長也神經緊繃了起來...
3C科技的發達,讓現代的孩子擁有太多的誘惑也比我們小時候容易吸收到更多的知識。孩子的分心往往來自於太過渴望探索這個世界,才會看起來好像沒有定性。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重要的步驟就是先穩定照顧者的情緒。這個可以從胎教說起,常言道孕婦的心情穩定對寶寶氣質的養成有很大的關聯性。
育兒經驗分享,如何挑選合適孩子的幼稚園上學這檔事情其實是未來大約20年都必須持續學習下去這麼小的孩子探索周遭事物培養高度的興趣才是我挑選幼稚園的重點。
「夜驚」night terror 顧名思義就是睡覺睡到一半,忽然表現得非常驚恐。像是鬼片一般的劇情,目前科學上還沒有任何的合理解釋,只知道好發在12歲前的孩童,隨著年齡增加慢慢減少,大多是在2~5歲間比較頻繁。一般發生的時間約在熟睡階段,也就是睡著後大約2~3小時間。發生時間大約落在「該一下、10幾分鐘甚至1個小時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