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IOT(物聯網)提供的大數據,整個AI(人工智慧)應用,變得非常實用。」在今日(6/28)《今周刊》第六屆【台灣大未來 國際高峰會】上,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點出了AI趨勢背後,微縮的半導體技術、更普及的連網環境、以及越來越多的連網設備,建立起的萬物聯網世界,成為AI應用蓬勃發展的基礎。
關鍵在於物聯網設備創造的大量數據,是AI訓練的養分。童子賢指出,沒有數據替AI訓練、增值,「AI就沒有應用,就只會是教科書上的概念。」他進一步指出,2005年機器設備連上網路的數量,僅有人類連網的10%,但到了2012年,已經成長到200%,「到2022年,物聯網設備的數量達到265億個。」
特別是AIOT的商機,童子賢直言,未來幾年會進入指數型成長,應用更將是五花八門,「從宇宙量測到居家保全,都需要AI的深度服務。」
AI判讀醫療影像具有高效率優勢
從醫療面來看,天晟醫院創辦人、立法委員張育美表示,過去醫生需要看大量的醫療影像,來做病症判讀,「以前要看三百張影像,現在用AI判讀,不但馬上把(異常)點都顯示出來,還可以做成動態的。」;張育美也以睡眠檢查為例,說明AI結合物聯網的「AIOT」在醫療領域帶來的效益。過去,睡眠檢查需要替病人準備一個房間,並且追蹤一整天的睡眠狀況,「現在(用AIOT設備)在家做(檢查)就好。」
從行動護理站到資訊分享,AI在照護領域展現價值
AI帶來的效率提升,是市場需求不斷增加的主因。全台最大智慧照護科技公司,智齡科技執行長康仕仲以自家服務為例,將AI整合在行動護理站設備內,不但能免去護理人員往返護理站的麻煩,也能協助將照護技術自動化處理,甚至是進一步直接分享照護資訊給家屬,他強調「(與家屬的)信任,就是從照護紀錄開始的。」同時,靠著照護服務所累積的資料,智齡科技也透過AI發展出預測系統,其金融客戶為了降低呆帳風險、希望分析接受長照客戶的潛在風險,用AI估算長照花費、換算成金額。
資料標準化是AI加速發展關鍵
AI具備高效率與預測能力,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表示,AI的應用在製造、金融、醫療等多個產業都已經蓬勃發展。但同時,大量數據累積帶來的問題也在放大,柯志賢說,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資料,資料工程師需要花六成的時間做資料清理。他認為AI加速發展的關鍵在於如何將資料標準化,減少資料整理的時間。
此外,隨著AI持續的發展,法規上的監理也成為各國政府需要思考的問題,今年6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採納「歐盟人工智慧法案」,對於AI在特定應用存在的高風險,要求監管。「列出禁止行為與規範,讓大家可以放心發展AI。」柯志賢進一步指出,目前國科會已經擬出草案,顯見政府也關注著AI產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