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路停開單邁向智慧交通管理 台大張學孔教授探討數位轉型

圖片來源:擷取自國立臺灣大學

近年來傳統的路邊停車管理漸漸走向智慧化,停車在臺灣一直都是民眾困擾的問題之一,車格智慧化管理之於政府、合作廠商和民眾其實有不同的影響。透過技術後端營運管理平臺,瞭解民眾停車上的普遍需求,並提供給交通主管機關進行運輸系統供給與管理的合理調整,同時配合政策提出科技的解決方案。對此臺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的主任張學孔教授,結合先前在交通部科技顧問任職的經驗以及對智慧運輸系統專業認知,認為智慧城市其實包括多個領域,例如智慧醫療、智慧建築、智慧交通、以及傳統服務的智慧轉型等,其中民眾最能感受到的就是智慧交通,而「停車管理」就是在智慧交通範疇下透過智慧轉型、最能讓民眾感受效益的項目之一。

目前運輸部門的全面技術提升,不能只是透過單一部門科技的研發或新制度的建立,需要公私部門的跨界合作,才能將整體效益發揮到最大值。

對於停車系統的轉型,張學孔教授說明停車系統是應用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IoV)相關技術做資料處理與融合,產界說的數位轉型,特別是交通方面,策略目標之一就是伺服器數據品質要提升,例如資訊的平台或是智慧行動、靜態交通、動態交通管理的資料收集。以數據來說明其實一部車80%的時間都停在原地,但現實情況是車位難尋,所以靜態交通的需求往往被忽視,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車聯網技術、交通大數據來分析供需問題,同時建立智慧停車的管理資訊平台,讓民眾更有機會透過這些資訊的平台、透過車聯網系統的應用,感受更好的服務品質。讓業者有更好的營運效率、生產力提升成本降低,自然獲利也會跟著增加,也會跟著反饋社會。從智慧治理的角度,也會有更多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數據去做更完善的系統規劃、配置、管理、調度,同時周轉率提升、增進安全,也能達到能耗減少與汙染降低等環境永續目標。

張學孔教授說明,在實行智慧交通管理的同時,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數據收集也影響到決策問題。有大量數據佐證,能撇除掉資訊不足的因素。決策者透過智慧交通管理系統的數據與可視化分析能更有信心的下判斷,過去透過系統抽樣,可能會導致信息偏差,使用大數據分析較能一次體現問題所需要的答案。此外,大數據讓研發單位有更多資訊,研究、發展、規劃都能受惠,同時能將研發分析結果反饋給產業與政府,同時成果互惠與民。透過智慧停車可以進一步邁向智慧城市,實現智慧生活的未來願景。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