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漁村、古厝、商圈到走入時空隧道─啟動地方創生新想像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在全臺各地成立25個學習性青聚點,以培養青年對家鄉及生長土地認同感為目標,規劃辦理多場不同主題的地方創生課程,期透過課程協助青年了解如何參與社區、認識地方事務、學習在地知識,建立在地行動、地方創生的基礎概念,引導發想行動方案。5月份課程培訓啟動後,從創造萬人打卡景點到經典老車大翻新的一系統多樣性主題內容,獲得青年的熱烈迴響。
本年度新成立學習性青聚點之一,位於屏東林邊鄉「社團法人大小港邊地方創生協會」帶領學員走入漁村實踐場域,結合漁村生態與文化美食,設計二場次的「青春食魚體驗最蝦趴」在地課程。透過水產導覽及養殖現場實作體驗,逐步引導學員深入了解白蝦、櫻花蝦等當地漁村的特色產品,以及養殖產業未來將會面臨的挑戰,進而發掘漁村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位於宜蘭頭城鎮「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以「海村青學」青年親自來學的意象,透過現地解說、走讀體驗實作、在地職人生活者對談,進一步認識頭城地方的知識與創生議題。藉由設計「石城里村鐵道行」課程,讓學員親自走入時空隧道,探索蘭陽海村的石頭屋與聚落歷史,一窺當年海盜與土匪的冒險記事。
位於臺南東區「臺南藝術公社」則結合樸門哲學與自然工法,以拔林三合院進行社區共學共創的空間永續設計改造,包含建築周邊休憩空間、屋內傢俱設計,利用金木水火土五種工作坊與農村資材,進行課程討論與實作。以「向大自然學設計」課程,引導學員利用在地資源,打造強韌永續的建築設計。
具在地深耕多年經驗與人脈的「星濱山共創工作室」,以基隆正濱漁港為基地,將城市行動學作為課程設計核心,進行不同面向的主題交流活動,提供對基隆城市、社會議題、地方事務感興趣的青年,認識城市現狀,共同創造青年共學的機會。想了解如何為公眾服務,結合在地鄰里的力量讓社區共生共榮,絕對不能錯過團隊開設「街區參與X委託行商圈:商圈交陪術」課程,跟著街區經理一同實地走訪了解在地的文化歷史,學習如何跟有不同需求、理念的商家打交道!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