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木都3.0座談會 嘉市府推動新式木造,打造特色城市
位於阿里山門戶入口的嘉義市過去是著名的木產業城市,即為「木都1.0」時期,孕育大量特色木造建築,經過數十年的累積讓嘉義市有了「木都」美名,現今市區仍有超過6000棟的木造房屋,是嘉義市珍貴的資產,也是地方創生的重要基礎。
近年來,市府持續以木文化為核心推動舊城新生,並同步建設新式木造建築,13日特別於嘉義製材所園區內的「貳陸陸參咖啡(2663 Space)」,舉辦「木都3.0-新式木造在嘉義座談會」,嘉義市副市長林瑞彥出席與會,會中邀集專業人士集思廣益,結合新式木造與市政府相關政策,以木構造打造特色的嘉義市。
本次座談會由南華大學陳正哲副教授開場,邀請深耕木造建築領域的王銘顯建築師、陳柏年建築師、建築公社團隊,及辦理嘉義市推廣宜居建築執行計畫的吳政哲建築師、木造建築整建維護輔導團蔡佳明都市計畫技師,與林瑞彥副市長及市府相關局處首長,面對面討論嘉義市推動新式木造的構想。
木都2.0活化木屋資產、建立木業人才聚落
林瑞彥副市長出席座談會致詞時指出,這幾年來,為了再現木都風華,市政府提出「木都2.0」,邀請市民一起活化木建築資產,文化局推動舊屋力及老屋卸妝,活化舊有建築,再利用為咖啡廳、餐飲店、民宿業等等,迎來眾多朝聖的觀光人潮。此外,更修復舊監獄宿舍為基地,建立木業人才聚落、讓更多人才加入執行木屋改良,更獲得了2022全國景觀大賞傑出獎的肯定。木都2.0持續推動,將嘉義市原有的木屋資產,改良為更適合現代生活的需要。
邁向「木都3.0-新式木造」,成為建築新選擇
林瑞彥副市長表示,今天的座談會,市府放眼於「木都3.0」,希望以新式木構造,成為建築型態的新選擇。不管是危老重建、都市更新等重建型的建築行為,或者是公有建築或公共空間在新建或整建的過程中,希望能引進新式木造型式。而所謂的「新式木構造」,就是創新的木造技術與木構工法,像嘉義市立美術館、實驗木場以及正在施工的舊嘉義市公所,皆是木構造的創新案例,而在未來的嘉義市總圖書館園區以及市政北棟大樓也有機會使用木構造。此外,市府也要繼續宣導,鼓勵私有建築引進木造建築形態,讓大家在嘉義市散步逛街時,處處可見各類獨具特色的木造建築,如各類型的住宅、商鋪及公共建築,成為嘉義市推動「全齡共享、世代宜居」的一大特色。
呼應城市永續發展,市府提出木都3.0三政策
都市發展處許懷群處長表示,目前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討論「永續發展」,而建築形態本身是一個非常重要影響因子。因此,透過「木都3.0-新式木造」,更是嘉義市呼應環境永續的具體實踐。根據調查,使用在地的木構造建材,可以達到「零碳排」、甚至有「固碳」的目標。因此,市府提出三項具體政策:
第一、「政府帶頭做」:新建或整建公有建築物時,優先考慮木構造設計。公辦都更評估將木構造元素或特色融入建築,讓大家可以接觸與感受到新式木造建築的空間感受,發揮以新帶舊的效果。
第二、「木造好選擇」:木造是很耐久的材料,本身有調節溫度及濕氣的特性,並且溫潤、美觀,與人體親近。因此市府將透過「嘉義市推廣宜居建築執行計畫」,研擬相關的使用規範或獎勵,鼓勵民眾多多使用木造建築構造。
第三、「多元木造補助」:市府持續整合各局處資源,提出多元的補助方案,包括文化局的舊屋力及老屋卸妝,消防局的住警器,都發處的木造整建維護及老舊電線更新。在提升硬體設備的同時,也引進建設處、智科處等軟體方面創業及經營管理的能量,活化舊城區街區經濟。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