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如一的進香大軍 不可不知的媽祖繞境文化(上)

圖說:媽祖遶境活動歷史悠久,每年都吸引不少人潮。(圖片來源:大甲鎮瀾宮官方臉書)

全台最大的「大甲媽祖遶境」在農曆 2 月 29 日(今年國曆 4 月 09 日星期五)子時 23 點 05 分起駕,也讓「媽祖遶境」成為最近相當熱門的話題。然而,「遶境」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何為「遶境」?

「遶境」又稱「遊行」、「出巡」、「巡境」,指從神殿內迎請神明的神像,安奉於神轎。代表著神明降臨在人間巡視,從廟宇出發到民間街道,民眾隨著隊伍隨香,沿途各家戶則擺香祭拜。而神明遶境對於一般民眾而言,則具有保護家園、定期淨化居住區域的作用及意義。

遶境活動的歷史

傳統的遶境活動源於古代的社祭,自漢代開始也會結合「魚龍蔓延」等雜技及百戲表演。到了唐、宋,地方廟會的迎神、出巡活動也逐漸擴大舉行;在元、明以後,民間在寺廟信仰中,每逢神明誕辰等重要慶典,就會舉行盛大的迎神賽會。而臺灣漢人信仰活動中的遶境,則反映早期移民社會的遺跡,也會逐漸因應社會型態的變化,形成在地化的巡遶方式。

遶境活動的基本流程

由於遶境活動都是和一般民眾共同參與,所以一開始通常廟方都會先以筊杯或選舉的方式選出正、副爐主的團體主理事。主理事再選定若干委員以方便進行分工,主要負責選定遶境日期、確認神轎出入廟宇的時間、安排遶境路線、聯絡參加的各寺廟、文武館、藝閣、陣頭等各類團體,並在遶境隊伍中安排其先後次序。主理事更需調度活動期間所需的人員、公告事項、經費預算、仔細清點境內的丁口數。舉行的日期通常配合廟宇主神的誕辰,於誕辰當天或事前舉行。遶境出巡的隊伍則按照性質區分為數組,最主要的有前鋒陣、熱鬧陣與主神陣。但由於各地的風俗不同,政治、移民文化的影響有異,遶境隊伍的組成也各有特色。但無論如何,各地舉行遶境的目的都以「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主,為了祈求大眾平安,更能驅邪納吉、熱鬧共歡、酬神謝願。

圖說:每年的遶境活動都會結合許多精采表演。(圖片來源:大甲鎮瀾宮官方臉書)

為何「媽祖」遶境能夠超過百年歷史,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呢?

臺灣媽祖信仰自清代盛行,原本只是移民原鄉信仰,卻隨著清帝國發展、來臺官員常藉媽祖之名以忌避高功、更常為文人雅士所尊崇,漸漸在台灣形成為全島的信仰。但媽祖之所以能夠成為臺灣民間重要信仰,更關鍵因素,其實是媽祖的「慈母意象」。從臺灣媽祖的稱謂、造型及民間傳說的神蹟看來,媽祖早已由海神信仰轉化為母親之神。信徒能將對母親的依賴感投射到媽祖信仰,使媽祖成為「母親之神」,普受百姓愛戴。台灣目前最大宗的媽祖遶境活動除了近日舉行的大甲鎮瀾宮遶境之外,澎湖天后宮、台南大天后宮也有著名的遶境活動,皆會在下篇做更詳細的介紹。

看完遶境活動的基本介紹、和媽祖信仰為何能讓台灣信徒如此著迷之後,大家是否有對於如此迷人的民間信仰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呢?就讓我們一起期待下篇的介紹吧!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