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地方 , 北部地區 , 生活
  • 台北偶戲館「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 許協榮」特展專書呈現臺灣第一代戲偶雕刻師創作歷程
台北偶戲館「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 許協榮」特展專書呈現臺灣第一代戲偶雕刻師創作歷程

台北偶戲館「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 許協榮」特展專書呈現臺灣第一代戲偶雕刻師創作歷程

圖說:台北偶戲館_「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 許協榮」專書發表會來賓合影(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台北偶戲館今(13)日下午舉辦年度特展「神匠鬼斧造容顏–臺灣木偶之父許協榮」專書發表會,本專書為全臺首次介紹臺灣本土第一代的戲偶雕刻師「員林山仔頂藝師」許協榮(1925-2002)的書籍,由展覽顧問曾俊豪整理近兩年的田野調查內容以及文史資料蒐集,撰寫出雕偶師許協榮的生平故事、創作脈絡,同時也收錄各時期的作品圖錄,完整呈現許協榮師傅寫實、魔幻的人偶雕刻雕創作,透過偶戲作品看見過去臺灣社會縮影,典藏「時代的容顏」!

1953年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壁開啟了金光戲時代的序幕,藉由跳脫傳統框架的劇本、舞臺設計、布景、燈光、中西合璧的音樂呈現、戲偶雕刻創作等創新,造就了金光戲的輝煌時代。其中出生於彰化芬園鄉大竹村的許協榮正是這次劇場文化革命中的戲偶雕刻師,許協榮開創了前所未見的新風格,光怪陸離的人物造型、巧思妙想的仙道人物,造就了無數戲劇中的靈魂人物,深深烙印在四零、五零年代人們心中,其雕刻技藝沒有師承,完全來自仿效前人戲偶與自我不斷虛心學習,終成一代大師,其重要性被眾人稱為「臺灣木偶之父」。

本局副局長陳譽馨出席專書發表會時表示,布袋戲是許多臺灣人的重要生活記憶,自己幼時深為布袋戲著迷,在閱讀專書時了解布袋戲的細節與專業,例如戲偶單單眼神就有38種,而不同的表情呈現出戲偶不同的個性,這些細節就是布袋戲的魅力,亦感謝各方的促成讓如此具有代表性的展覽得以成形;彰化縣文化局張林傑秘書也特意北上支持專書發表會,張林秘書表示兒時喜愛布袋戲,對於許協榮藝師能夠以想像力雕刻出人偶十分欽佩。另外展覽重要協助夥伴許協榮師傅之子–許金棒師傅、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樑團長、光興閣掌中劇團林宏憲團長、布袋戲學者江武昌先生及國家藝師陳錫煌演師皆受邀出席,現場大師雲集,可見許協榮師傅在臺灣本土布袋戲的重要性。

發表會後由師大臺文系陳龍廷教授主持講座,邀請台北偶戲館前館長許嘉芬女士和展覽顧問曾俊豪老師對談,從布袋戲偶為文化資產角度切入,也邀請西螺新興閣掌中劇團鍾任壁之子鍾任樑介紹布袋戲偶的變革,帶領觀眾更貼近許協榮師傅的創作背景。本次特展除了專書發表,亦特別展出許協榮藝師從泉州傳統風格木偶的雕刻作品到金光戲偶的創作作品,其中共有許協榮雕刻社百餘件作品,涵蓋兩代雕刻師許協榮與許金棒父子倆,而其子少年時期便克紹箕裘,延續著其父衣缽,有著精湛的雕刻技藝。特展也帶領觀眾認識藝師的製偶過程,展覽時間自即日起至2022年2月13日,歡迎民眾前往台北偶戲館參觀,深刻感受臺灣藝師們的匠人精神和原創木偶生命力!

記者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