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設計師「穿山甲」~打造自己生活空間

圖說:這些洞都是我們自己挖的哦!(圖片來源:臺北市政府)

為了讓遊客能近距離觀察既神秘且極度瀕危的穿山甲,臺北市立動物園運用臺灣動物區保育廊道內的空間,打造出相對寬廣、舒適且隱蔽的環境,希望穿山甲能有機會展現野外生活時的自然行為。近期穿山甲活動場內出現許多凹凸不平的地方,不少路過的遊客還誤以為是保育員疏於整理環境,但其實這可都是熟悉場地後的「居家設計師」穿山甲,為自己親手打造的生活環境唷!

野外穿山甲的棲息範圍廣闊,從山麓至2,000公尺高山都可看見其蹤影,其中又以中低海拔300至500公尺的闊葉林、次生林最為常見,屬夜行性穴居動物的牠們偏好居住在排水佳、土層厚的山稜線上。穿山甲善於利用前肢爪挖掘洞穴,而洞穴可依照功能區分為居住用和覓食用兩類,深度更可高達五公尺。

由於穿山甲挖洞時,會將土壤底層的礦物質、昆蟲、蚯蚓等帶到地面,因此時常吸引許多其他的野生動物到洞穴附近尋寶,家門口也就成了野生動物的「派對」現場。穿山甲又被稱為「淺山建築師」、或是「公共住宅設計師」,挖掘的洞穴除了自己先入內享受美食或住上一段時間,後續也會成為鼬獾、白鼻心、食蟹獴等動物躲藏或居住的空間。保育廊道內的活動場之所以會凹凸不平,都是因為保育員特別將場內的土層鋪厚,讓穿山甲們得以施展挖洞的本能,並展現在野外時的生活習性和行為,所以大家所看到那些坑坑巴巴的地面,其實都是由這些勤奮的「居家設計師」自行挖掘打造的生活環境。

為了讓遊客可以更容易地觀察到夜行性與穴居性的穿山甲,動物園依穿山甲習性設計仿岩洞穴,讓遊客既能近距離觀察穿山甲在洞穴中的樣貌,同時也能讓穿山甲安穩入眠。穿山甲既屬於夜行性動物,對光線的感知也相對敏感,因此動物園特別呼籲遊客在參觀時,請不要使用閃光燈拍照,也不要敲打玻璃,為穿山甲們保留安心的居住環境。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