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2025年最低工資大幅提升,引發服務業成本上升與人才挑戰
索引新聞| 李浩宇
台灣政府自2025年1月起,將最低月薪調升至新台幣28,590元(+42.9%)、時薪至190元,同時調高勞保費率。此政策雖提高薪資但亦造成企業保險與人事成本增加,服務業面臨營運壓力與人才留任難題。2025年1月1日,台灣最低月薪調升至 新台幣28,590元、時薪至 190元,並同步調整勞保費率,導致雇主、勞工與政府三方支付提高。此政策惠及約257萬名勞工,但服務業者因成本上升陷入兩難。
勞保新增支出:企業負擔壓力提升
據TVBS報導,平均每名勞保工人的雇主多出 新台幣195元/月,而勞工增加負擔 56元/月。企業合計需支付的年總額達 124.7億元,微型企業尤為敏感。
工時與人力:服務業成本壓縮與轉型壓力
本次調漲薪資旨在照顧低薪族群,但平均工資成長3.03%,卻伴隨 收入差距擴大(DGBAS資料)。服務業者指出,成本上升可能轉嫁至消費者,進而抑制服務需求。
政府紓困與輔導:微型業者獲特別支持
勞動部已提出補貼方案協助微型業者,並強調費用增加並非企業主最大成本,建議企業聚焦整體經營效率。專家認為,服務業必須積極調整人力策略、提高生產力與自動化導入,才能因應未來挑戰。
消費者、企業與政策的拉鋸戰
未來觀察重點在於服務業是否能透過技術升級提升出餐效率和品質,以及政府是否持續提供人力補助與創新激勵。若政策缺乏配套,可能導致微型服務業倒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