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OSHA修法提高罰則至150萬元,服務業風險成本急增
索引新聞| 李浩宇
台灣2025年起修訂《職業安全衛生法》,提高職災最高刑期至5年、罰金上限至150萬元,並加重承攬管理責任及擴大違法公開規定。此修法將帶動服務業全面檢討安全制度,但企業是否能承擔風險成本仍待觀察。2025年4月30日,行政院通過《職業安全衛生法》(OSHA)修正草案後送立法院,將最高罰鍰提高至新台幣150萬元、刑期增至5年,並強化源頭防災與承攬安全管理責任。此舉將使服務業面臨更嚴格的安全風險控管與成本挑戰。
修法重點:擴大適用與罰則提升
依修正草案,職災死亡之刑期最重可達5年有期徒刑,罰金最高150萬元;若3人受傷,最重刑期為3年、罰金至100萬元。違反安全設施或管理措施之行政罰鍰也一致提升上限至150萬元及75萬元。
強化承攬與源頭防災責任
此次修法明定,一定規模工程或工作場所之業主與各級承攬商,須進行風險評估與編列安全衛生經費,並負起現場安全管理責任。若未履責,可能面臨刑責或行政罰。
擴大違法公布,提升社會監督
修法納入「擴大違法事業單位公開制度」,裁罰結果將揭露企業名稱、負責人、罰鍰、職災日期與地點,利用輿論與透明機制達到事前預防效果。
服務業風險:成本壓力與合規難題
儘管修法目的是降低職災,但對資本壓力較高的服務業、餐飲、零售及微型企業來說,將面對人事及安全制度投入顯著增加。尤其外包、承攬與零工模式將帶來經營不確定性,也可能使小型業者望而卻步。
專家建議:加速教育宣導與補助措施
學界與產業團體呼籲,政府應同步加強宣導教育與補助方案,協助企業提升職場風險意識與落實防災設備。否則罰則雖提高,實務成效仍有疑問。
下一步:立院審議與制度落地挑戰
修正草案已進入立法院程序,預計2025年下半年通過。後續關鍵在於附帶細則制定、教育訓練制度與勞檢人力是否到位。服務業是否能迅速因應並建立永續安全機制,將顯現政策成效與社會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