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靜海之年,人為噪音危害海洋生態

疫情下的靜海之年,人為噪音危害海洋生態

圖片來源:Pexels

海洋生態高度仰賴自然聲音的運行,因海洋物種會使用固定頻率的聲音進行溝通、導航、甚至是嚇阻捕食者。但2月初由《科學期刊》刊出論文《人類世紀的海洋聲音景觀》研究證實了人為噪音汙染對海洋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覷,與工業污染一樣嚴重。研究教授表示,「海洋動物最多只能看到數十公尺外的東西,聞到幾百公尺外的味道,但是牠們可以聽到整個海洋盆地的聲音。」,不只是大量的運輸船隻,連橋梁或沿海機場的地面交通,都會持續產生噪音而穿透至水面下干擾生態系。

什麼是人為噪音?

海洋中常見的人為噪音主要為船隻、聲納及水下工程。因海底聲音主要因素由頻率及分貝組成,頻率越低,分貝越大,分貝越大,傳的範圍越廣。一般人類聽覺的聲音頻率範圍是在20kHz、陸地動物在15Hz~60kHz、而海洋動物則是10Hz~200kHz範圍之間,因此一般噪音對海洋動物的影響更為嚴重。

噪音如何影響水下物種生態?

非自然產出的噪音,會阻礙海洋哺乳動物高度依賴的聲音頻率,不只容易影響動物誤判聽覺、方向迷失外、長期更導致器官損傷。過去最受世界關注的事件為2020年9月澳洲的鯨魚擱淺事件,當時澳洲發現450隻領航鯨擱淺在西岸,經搶救後依然有將近一半死亡。因同年5月附近有相似頻率的海軍聲納,目前相關研究人員推測應為鯨魚在人造聲納中迷失了方向。而後續針對動物屍體調查中也發現鯨魚的內耳含有大量出血跡象,因此不可否認人為噪音嚴重的影響著海洋生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海洋的變化?

透過新冠肺炎對世界的衝擊,研究人員發現於2020年4月份全世界大受疫情影響期間,因人民被限制外出,減少了60%的人口流動及船隻運輸,海洋中的噪音水平整體也降低了20%左右。而研究人員最驚人的觀察表示,海洋大型哺乳動物在這期間重新出沒在海岸線附近,已經好幾代沒有出現過這樣的景象。雖然說未來很難再有這樣的奇景,但也透過此次事件觀察到人為噪音遠比其他海洋污染更容易改善。

因此,透過這機會科學家們也抓緊機會對海洋物種、海洋噪音做更深度的觀察,未來預計提供更完善的數據分析,希望能讓大家更重視噪音對海洋污染的議題,也希望世界相關組織對此建立規範機制,透過控制海洋下的分貝數進而改善整體生態。

記者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