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棲生物的「惡夢之網」 拖網漁業產生的環境威脅

圖說:捕撈網具(圖片來源:Unsplash)

臺灣是一個漁業發達的島國,其中近海漁業更是漁民維生的主要項目。而在近海漁業的各式漁法中,拖網漁業是台灣近海漁獲量最高的產業。漁獲量曾在過去達到22萬噸,然而今日因過度捕撈產量下降,環境破壞的諸多問題漸漸浮現,讓身為島國一份子的我們須正視拖網漁業的問題。

拖網漁法如何進行?

拖網是一種在海底或海中拖行的待狀漁具,使用兩個網板透過水流抵抗,使網口張開。船在前行的過程中,魚蝦等漁獲便會進入網中。人稱「單拖」指的就是一艘船使用網板拖行漁具;「雙拖」則是利用兩艘船拖行網具。這種魚法通常捕撈底棲型的漁獲,因效率高且漁獲量大,所以過去相當興盛。

底棲生物的惡夢之網

其實拖網漁業備受爭議已久,國際上許多國家皆祭出相應規範,進一步管理或是禁止使用拖網漁業。其原因在於,拖網漁法容易傷害海床,特別是「底拖網」漁業。底拖網漁業不僅會讓漁具碰觸海底刮傷海床,對環境而言可能破壞物種產卵棲地,甚至容易纏繞住珊瑚礁,造成漁具汙染。拖網漁法「一網打盡」的捕撈方式,無法過濾捕撈上岸的漁獲,進而造成嚴重的「混獲」情形。許多拖網網目甚至過小,進而捕撈到小魚或其他生物。

圖說:拖網漁法示意圖(圖片來源:臺灣魚類資料庫)

底拖網漁業的產生「高」二氧化碳排放量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表示,海洋生物學家、氣候專家和經濟學研究發現底拖網漁業將網具拖行在海床的行為,每年排出10億噸的碳,跟航空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相同。海洋被視為「吸碳神器」的關鍵在於海洋沉積物能夠存放碳元素,然而將沉積物拖起將二氧化碳釋放海中,會加速海洋酸化的程度。海洋酸化的問題可能會為環境帶來急遽的變化,不利生物生存,這項研究顯示拖網漁業對環境破壞的嚴重程度。

國內的規範與管理

面對國際對於漁業管理的方針,漁業署針對底拖網漁船進行相應的管理措施,包括禁止底拖網漁船加大沉子綱捲框。並落實限制距岸3浬內完全禁止拖網作業,3至12浬僅限50噸級以下漁船作業,同時加強宣導海洋生態永續的概念。不過,相關研究單位也指出其實在海上能落實巡查並非易事,近年漁業署為加強管理提高罰金,並制定撤銷漁船執照等懲處,遭到部分漁民反彈。這也顯示出在海洋資源逐漸枯竭的狀況下,愈來愈難和產業找到平衡,更需要花時間與漁民溝通,並攜手專業研究團隊規畫因應措施。

身為消費者應注意的事

身為水產消費者,我們未必能從源頭管控魚的來源,但可以透過拒絕購買的行動讓業者注意到消費者對友善海鮮的重視。多數底拖網漁法捕撈的魚種可能出現外表毀損,跟普通一支釣魚法所釣獲的魚比起來較為劣質。建議大家可以選購新鮮度較高,且對環境較友善的漁釣水產,保障水產新鮮的同時,也行動支持海洋永續資源的理念。

參考資料:

1環境資訊中心,〈研究:底拖網漁業碳排與航空業一樣高 每年拖出10億噸碳〉

2國立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沿近海漁業管理-拖網〉

3農傳媒,〈禁掉拖網就好嗎?解析沿近海漁業問題〉

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