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星光點點 為甚麼漁船上掛滿燈泡?
曾去過北海岸旅遊的民眾,白天走逛漁港時一定很困惑為什麼有些漁船上掛滿幾千瓦的燈泡。到了晚間,北部沿海的海港更像是不夜城,從遠方望向海上,可以見到海面上星光點點,還能隱約看見水面波光。不過,這些高強度的燈光並非純用來看清海上視野,真正的主要目的在於「集中魚群」。
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集魚燈」
燈火漁業其實歷史十分悠久,同時也是台灣北部重要的水產經濟產業。燈火漁業最初是以點燃火把的形式吸引趨光性的魚種聚集,再由其餘兩艘漁船拖著漁網圍捕,每出航一次就必須出動三艘漁船,這種捕撈原理被稱作「火誘網漁法」。
隨著時代更迭,漁民改使用「燈泡」取代火把,進而統稱為「燈火漁業」。使用燈泡集魚不僅降低危險性也減少資源消耗,現在多以船的兩側架上「張網竿」替代過取撐網的兩艘漁船,稱作「棒受網漁法」。另一種則是出動集魚船和網船各一艘進行捕撈作業,依其作業原理稱作「扒網漁法」。無論是棒受網還是扒網都是利用光源捕撈中層洄游性且趨光性強的漁獲,像是鯖、鰺、鰹、沙丁、丁香、鱙仔、鎖管等,都是餐桌上常見的水產。
基隆的鎖管之夜
北海岸不僅是熱門釣點,同時也是燈火漁業的重鎮。如受歡迎的小卷是基隆當地的熱門水產,也是娛樂漁船夜釣體驗的主要項目。通常捕鎖管會使用棒受網漁法,漁期大約在每年4-10月。鎖管依據體型大小其實可以分為小卷(俗稱鎖管)、中卷和透抽,通常捕撈上船的漁獲可以用海水煮熟,是當地娛樂漁船海上遊程的一大亮點。
近幾年,因燈火漁業發達且捕獲量大,鎖管量已不如以往。為維護永續漁業發展中央頒布實施「鎖管棒受網漁業管理辦法」,規範每年農曆2月及10月因應鎖管產卵季禁止捕撈,禁漁範圍為北緯24度30分至26度之間海域,超過20噸級以上的漁船禁止在距岸3海浬作業。雖然鎖管在海洋生物鏈層級並不高,但若數量銳減亦會影響整個海域的生物循環。
百年文化傳承—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說到燈火漁業,現在使用真火把捕魚作業的僅剩下金山磺港保留這項技藝。當地自日治時期所傳承下來的「蹦火仔」漁法,不僅作業時間短暫,更只需要一艘漁船就能完成作業。日治時期引進磺石加水的化學反應產生氣體乙炔,反應過程發出「蹦」的聲響,驚動趨光性魚類跳出水面,進而用網具捕撈。這項作業主要在近海和淺海區作業,因其具地方傳統文化特色,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讓民眾能見證特殊的捕魚文化。
燈火漁業的「光害」問題
因燈火漁業的效率高,因此漁船皆有使用產生高光的「集魚燈」,不僅過度消耗資源,同時也產生海上和海下的光害問題。海上高強度燈光不僅使漁船間作業互相干擾,還會影響船隻航行安全。不少保育團體也指出,這種高光的方式可能會影響海洋生態的發展。近年來,政府鼓勵燈火漁業漁船使用LED燈泡,不僅安全還能節能,也限定燈火漁業集魚燈盞數,期望能降低對周遭環境的影響。
參考資料:
農業科技專案服務網,〈漁業LED集魚燈具技術發展現況與趨勢〉
國家文化資產網,〈金山磺火捕魚蹦火仔〉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鎖管棒受網漁業管理辦法〉
記者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