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回顧社運與人權 2022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10月起盛大登場

「街頭」回顧社運與人權 2022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10月起盛大登場

(圖說:2022台南國際人權藝術節主視覺。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立成功大學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於10月13日至12月21日展開,以「街頭(Street Demonstration)」為主題,帶領民眾透過臺灣社會運動中的音樂創作與劇場行動,回顧不同時空下人權議題與藝術媒介的關係。27日舉辦開幕記者會,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張嬋娟、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文學院院長高實玫、藝術研究所所長暨藝術史料中心主任吳奕芳、策展人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劉南芳、參展藝術家劇場導演藍貝芝、二十而立工作隊、鬥鬧熱走唱隊、裝咖人、浪行者樂團等與會。

(圖說: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期望「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能夠永續發展。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國家人權博物館副館長張嬋娟表示,人權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以來,期望在國內建構人權教育的合作網絡,自2019開始與成功大學簽訂「人權藝文教育合作備忘錄」,共同主辦的「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藉由藝文探討人權議題,每年皆獲得極佳迴響。今年藝術節主題「街頭」,生動有活力呼應解嚴以來在街頭上產生各類型社會運動,讓街頭成為探討公共議題的重要場域,型塑共同的人權價值。人權館亦邀請民眾一同參與11月19日至12月10日於人權館登場的「記憶導航-2022人權藝術生活節」,與「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南北呼應,跨越地域串聯對人權議題的關懷。

國立成功大學副校長陳玉女表示,人權議題不僅是概念,也應該化為生活中的素養,藝術節透過每年不同的主題提升對人權的認識,也從成功大學走進台南女中、台南大學等學校,期望藝術節能夠永續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長高實玫表示,人權是普世價值,但爭取人權必須經歷爭取的過程,期望從校園出發的藝術節,展望對人權議題的探討。

(圖說:開幕音樂會《臺灣文學與音樂交會的聲響》邀請鬥鬧熱走唱隊與裝咖人樂團演出。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策展人臺灣文學系副教授劉南芳指出,人權議題具有延續性,必須不斷發展,因此藝術節不僅是短期活動,也是聯合校園、藝術家及社區眾人合作,讓人權議題的推廣從悲傷沉重轉化為親近民眾。2022「臺南國際人權藝術節」由成功大學聯合教育部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臺南大學等單位共同策劃,以「社運音樂」為主軸,推出演唱會、展覽、講座、戲劇展演、工作坊等約30場活動。邀請工人樂隊「黑手那卡西」團長陳柏偉、關心土地永續議題的「農村武裝青年」等長年投入社會運動的樂團;亦邀請生祥樂隊作詞人鍾永豐、知名廣播人馬世芳,以及成功大學福音樂團「浪行者」演出與講座。開幕記者會「鬥鬧熱走唱隊」、「裝咖人」樂團演出《臺灣文學與音樂交會的聲響》,分享以當代音樂再現文學與歷史的創作理念。

(圖說:鬥鬧熱走唱隊與裝咖人樂團於開幕演出分享融合音樂、文學與歷史的創作理念。圖片來源:國家人權博物館)

「街頭戲劇」系列活動,邀請許瑞芳主持紀錄劇場《嶺南聖戰》讀劇工作坊、賴淑雅主持「被壓迫者劇場」工作坊、以及張釋分、王婉容、應修平、黃思農、藍貝芝等戲劇工作者講座。專題講座則邀請玉山學者布洛薩(Alain Brossat)透過電影介紹1968年法國的五月風暴;許雅紅、吳奕芳、陳俊宏等專家學者,將以實務經驗探討人權議題與藝術介入的關係。此外,藝術節為鼓勵臺南在地學生參與,邀請成大歷史系「二十而立工作隊」策劃「校園白恐行動指南」展覽與系列講座;亦首次配合通識課程「藝術媒介與人權」跨校連結臺南大學、人權教育資源中心(臺南女中),讓人權議題深入校園與社區。

國家人權博物館與國立成功大學期待透過藝術展演的多樣方式,為人權議題注入更富有創意的行動。歡迎對人權及藝術有興趣的朋友踴躍參與,活動詳情請鎖定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活動網頁。

記者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