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骨質疏鬆」 骨粉加針灸、氣功調養緩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隨著年齡增長,有些人會開始感覺腰痠背痛、身高變矮,甚至輕輕一摔就骨折,這些都可能是骨質疏鬆的警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邱淑娟指出,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頭變得脆弱、容易斷裂的慢性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往往等到骨折才發現,影響日常生活與行動能力。因此,提高警覺、及早發現相當重要。

中醫治療骨質疏鬆 著重這3功能協調

邱淑娟醫師說,中醫沒有「骨質疏鬆症」這個名詞,將骨質疏鬆歸類為「骨痿」、「骨痺」、「腰痠」、「骨枯」等範疇。中醫對骨質疏鬆的理解,著重於整體觀、陰陽平衡及臟腑功能的協調,主要與腎、肝、脾三臟的功能密切相關,認為其病因病機與腎精虧虛、肝血不足、脾虛失運有關。

中醫「腎主骨、生髓」 可經龍骨粉搭配針灸或氣功調養

中醫認為「腎主骨、生髓」,腎精虧虛會導致骨骼失養、骨質疏鬆,尤其是年老體弱、女性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多與腎陰虛有關。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導致氣血生化不足,骨骼失去滋養。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也會使筋骨失養,影響骨質代謝。

中醫治療原則為補腎壯骨、養肝補血及健脾益氣為主,常使用補腎、補肝及健脾的中藥,如杜仲、續斷、骨碎補、龜鹿二仙膠等,或龍骨粉補充鈣質並搭配針灸或氣功調養,強化骨骼與身體氣血循環。透過整體調理,提升身體對骨質流失的自我調節能力。

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 定期檢查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

想預防骨質疏鬆,日常保健很重要。邱淑娟醫師建議,均衡飲食,攝取足夠鈣質(如:牛奶、豆製品、小魚乾等)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幫助吸收,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減少久坐與抽菸、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並避免過勞及情緒波動。每年定期檢查骨密度,才能早期發現、及時處理,守護骨骼健康,行動自在無憂。

【延伸閱讀】

下背痛可能是骨質疏鬆所致!「這些」症狀都是警訊應及早就醫

「骨質疏鬆」勿輕忽!醫:易釀骨折治療費高昂 籲及早預防免去沉重負擔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0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