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吃藥治痘痘 竟造成罕見「藥物性食道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16歲周姓少女因為青春期臉部出現青春痘,到皮膚科診所看診後拿藥膏與抗生素治療,沒有想到兩天後開始出現胸口悶痛不適與灼熱,且經常感覺有異物梗塞,甚至無法吞嚥的狀況。由於無法進食症狀越來越嚴重,周姓少女由母親陪同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兒童腸胃科曾文禹醫師門診求診,經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其食道中段有明顯潰瘍,診斷為罕見的「藥物性食道炎」。

錠劑與膠囊容易附著食道 「藥物性食道炎」引發炎、灼傷

曾文禹醫師表示,在服用特定種類的抗生素與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後,有可能會發生「藥物性食道炎」,由於錠劑與膠囊較容易附著在食道上,時間久了可能造成發炎,或是藥物溶解後直接灼傷食道。在兒童身上常見會造成「藥物性食道炎」的抗生素有四環素藥物與阿莫西林類藥物,前者尤其是青春期少年、少女常因為青春痘萌發導致影響外觀,所以選擇口服抗生素治療。

罕見「藥物性食道炎」 引起胸痛、上腹痛及吞嚥疼痛 

曾文禹醫師指出,「藥物性食道炎」並不常見,大約每年每10萬人中可能會有4個病例,沒有特別好發的年紀,只要可以吞藥丸或藥錠都有機會發生。常見的症狀有胸痛、上腹痛、吞嚥疼痛、吞嚥困難或是異物感,在進食之後症狀更加嚴重。醫師檢查時在胃鏡底下會看到單一或數個大小不等的潰瘍,位置常見於食道幾個比較狹窄的地方,尤其是在食道中段特別明顯。

曾文禹醫師說,雖然「藥物性食道炎」是自限性的疾病,大部分病人在適當的治療之後都會恢復,但仍然有少數病例在追蹤時發現有食道狹窄的狀況,幾乎都是發生在使用口服非類固醇消炎藥的病人。常見的處理方式為即刻停止使用可能造成傷害的藥物,並服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或是胃乳,通常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服藥飲用至少100毫升水 逾15分鐘後再躺下

曾文禹醫師提到,其實藥物性食道炎有預防的方法。因為大部分病人常有服用藥丸時不配水或是配水太少的情況,或是在服藥後很快躺下睡覺,所以建議在服藥時應該配合飲用至少100毫升的水,並在吞服藥物超過15至30分鐘後再躺下休息,而且盡量避免刺激物,例如:太熱、太冰或是太酸的食物與飲料。若不幸發生服藥後的不適感,應該盡速就醫,以免造成胃食道更大的傷害。

【延伸閱讀】

睡姿與脊椎問題、胃食道逆流有關?仰睡、側睡適合誰?醫:「這姿勢」超NG

不只感冒!咳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肺癌等 如何區分?4重點醫師評估必問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1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