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適挑戰開始 格林巴利患者復健六個月擺脫輪椅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阿福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四肢麻木、肌力喪失等症狀,經確診為罕見的免疫性神經疾病「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 GBS)。疾病初期,他接受 5 次血漿置換術控制病情,之後轉至臺中榮總灣橋分院復健科,展開長期復健治療。六個月後,他擺脫輪椅,可以自行站立、提物,成功「完全獨立」。

物理治療重點 強化下肢與步態控制

復健科主治醫師林玫君表示,格林巴利是一種自體免疫引起的急性周邊神經病變,從下肢逐漸蔓延至全身,嚴重時可能癱瘓並影響自律神經。雖然有機會完全康復,但病初時常讓患者陷入焦慮與無力,因此早期展開復健是康復的關鍵。

團隊依據「最適挑戰」(Just Right Challenge)理念,量身設計訓練課程。物理治療著重恢復肌力、關節活動與平衡能力,並透過經皮電刺激舒緩神經異常。訓練搭配登山機、腳踏車、膝伸直器等設備,幫助增強下肢肌力與穩定性。進階階段更結合懸吊系統與跑步機訓練步態,兼顧安全與效果。

職能治療設計 回歸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職能治療部分則針對阿福上肢功能與生活自理能力加強。課程使用手搖機訓練肩肘與心肺耐力,並藉由上肢推舉器、攀爬架和生活用品進行模擬操作。例如插針板訓練精細動作,有助於處理拿藥、挑魚刺、翻紙張等日常動作,讓訓練更貼近日常情境。

經六個月密集復健,阿福從完全仰賴輪椅,到可獨立站立、行走提物,甚至能自理洗澡與穿衣。他也能重新使用筷子用餐,協助等級從「最小協助」進步至「完全獨立」。林玫君醫師分享,這樣的復原不僅反映在病歷上,更讓患者重拾信心,臉上逐漸浮現笑容,生活節奏也隨之回穩。

結合專業團隊 量身打造復健旅程

林玫君醫師強調,復健是一段與時間、身體與意志對話的過程,除了醫療團隊的專業與支持,更仰賴患者本身的堅持與投入。復健團隊整合物理與職能治療,根據每位患者的能力與復原進度調整課程設計,陪伴患者穩健邁出每一步,逐步重返日常生活。

【延伸閱讀】

罹格林巴利症候群險癱瘓 血漿置換術保命

6大腦神經疾病常造成失能! 「世界腦健康日」5點提倡籲重視腦健康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8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