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歲婦突變「健忘」以為失智就醫 醫揭真相:睡眠呼吸中止症惹禍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90歲的林奶奶最近白天精神萎靡、反應遲緩,夜晚頻繁起床、走動不安,甚至連孫子的名字也叫不出來,家人擔心她可能罹患失智症而就醫。亞東醫院睡眠中心醫師林倬漢表示,經由睡眠中心團隊評估與安排「居家睡眠檢測」,意外發現林奶奶其實罹患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高齡易忽視「睡眠呼吸中止症」 影響認知及情緒
林倬漢醫師指出,很多人常誤以為長者「睡不好」,是年紀大了的自然現象,但其實,許多看似老化的徵兆,如白天嗜睡、記憶力下降、情緒起伏這些症狀背後,可能藏著的是「睡眠呼吸中止症」(OSA)。
根據研究顯示,60歲以上的長者中,約有一半受到各種睡眠障礙影響。雖然「失眠」是最常被提及的問題,但最新國際研究發現,高齡族群中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盛行率甚至可能更高。他也進一步說明,由於高齡者常主觀上不覺得疲倦,加上長期適應了睡眠品質不佳的狀態,常使這類問題被低估或延誤診斷與治療。OSA這是一種高齡族群常見卻經常被忽視的疾病,會造成夜間缺氧、干擾睡眠品質,進一步影響認知與情緒。
夜間反覆缺氧 與高血壓、中風、失智密切相關
林倬漢醫師強調,OSA不是單純的打呼或睡不好,它的危害遠比想像中嚴重。睡眠呼吸中止會導致夜間反覆缺氧,進而加速神經退化,與高血壓、心房顫動、中風甚至失智症都有密切關聯。2024年,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在最新的臨床實務指引中,也已將睡眠呼吸中止症篩檢,列為評估失智症的檢查項目之一,顯示該議題日益受到重視。呼籲家屬提高警覺,透過居家檢測及早介入,幫助長者重拾精神與日常活力。
林倬漢醫師提醒,對高齡者而言,良好睡眠是維持認知、自主生活與情緒穩定的關鍵。透過科技輔助與人性化照護,即使在家中也能獲得完整、有效的睡眠評估與治療,真正「睡得好,活得好」。
居家睡眠檢測+遠距回診 減少奔波、降低感染風險
針對已罹患失智症的長者,睡眠問題往往更為複雜。亞東醫院建議,優先採用非藥物介入策略,包括:白天多曬太陽、夜晚營造安靜微光的睡眠環境,建立規律作息與日間活動(避免白天過度小睡),並鼓勵進行輕度運動與社交互動,以穩定生理節律與情緒。藥物治療則須謹慎使用,特別需考量跌倒風險與意識混亂等副作用。
因應高齡長者交通不便與就醫困難,亞東醫院睡眠中心推動「居家睡眠檢測+遠距回診」新模式。長者僅需在家中配戴簡易裝置,即可完成檢測,後續由醫療團隊遠距說明結果並提供個別化治療建議,有效減少奔波與感染風險,提升治療依從性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你以為只是打呼? 醫揭「睡眠呼吸中止症真相」:恐致失智、糖尿病
不只擾人清夢!「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影響?與一般打呼差異何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8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