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不只為了出院!長效針劑助思覺失調症病友回歸生活、重建連結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中年男子阿華(化名),過去是街頭上推著手推車收回收的遊民,曾被鄉民視為傳說人物,但背後卻承受思覺失調症的困擾,常出現被害妄想與幻聽。一次因街頭衝突被強制送醫,經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診斷確診後,開始接受治療。

從最初抗拒,到接受長效針劑等藥物治療,並配合職能復健與心理治療,他的情緒與思緒逐漸穩定。出院後不再流浪,能在安置機構安定生活,也透過簡單工作賺取收入,重新找到融入社會的契機。

思覺失調症是大腦疾病 治療宜及早、藥效越長越穩

思覺失調症並非迷信中的「中邪」,而是大腦神經傳導異常造成的疾病,常見症狀包括幻聽、妄想、思緒混亂與情緒暴躁。若治療延誤或中斷用藥,反覆發作恐損傷大腦功能,影響生活與社交。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周煌智指出,依《Maudsley處方指引》,第二代長效針劑應列為初發病友的第一線用藥,並建議在住院期間即可轉換至長效針劑,以降低復發風險。

政策助推長效針劑使用率提升 與國際趨勢接軌

國內醫界一致認為,第二代長效針劑是思覺失調症重要的治療選擇之一。健保署自2022年啟動「長效針劑專款政策」,凱旋醫院率先響應,至2024年院內長效針劑使用率達33.2%,其中第二代長效針劑處方比例提升約七成。

這不僅讓更多患者積極接受治療、重返人生,也展現醫院團隊執行政策的效率,該成果已投稿至國際神經精神藥理學學院(CINP)年會發表。院方同時透過衛教、醫病溝通與病識感建立,營造友善用藥環境。

藥效愈長效愈能降低醫療負擔

周煌智院長補充,長效針劑能穩定病情、減少急診與再住院機會,實質改善病人生活品質。國內研究顯示,將每月一針改為每三個月一針後,患者一年平均住院天數減少25天,醫療支出下降約46%。

協助病友回歸生活 而不只是停留在出院

凱旋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蔡景宏指出,長效針劑能提升服藥順從性,避免忘記或拒絕用藥。國際研究證實,住院期間及早使用,並持續在出院後施打,可降低再住院率;每三個月一次的劑型更能增加治療持續率,並提升病友就學、就業比例。

AI機器人導入 確保病友即時完成用藥

凱旋醫院在衛教推廣外,也創新引進AI醫療機器人,協助病友從診間到藥局、注射站完成流程,避免「領藥不打針」的情況。蔡景宏主任表示,導入AI後,院內病友的長效針劑即時注射率達100%,並減少醫護每日陪同時間130至325分鐘,每年減碳約18萬克。

專業團隊協助 讓病友重新融入社會

成人精神科劉潤謙醫師提到,前述思覺失調症病友阿華外表古怪,但經團隊診斷、住院治療、長效針劑注射與生活技能訓練後,已能在安置機構穩定生活,並逐步回到社區發揮所長。

周煌智院長呼籲,只要在適當時機使用長效針劑,配合良好的醫病關係與復健,病友就能找回生活節奏、重建與社會的連結。希望社會大眾正視思覺失調症,鼓勵患者勇於就醫並持續治療,迎向更好的生活。

【延伸閱讀】

脫下白袍的溫柔守護!長效針劑助病友穩定、醫師走入社區點亮希望

精神科專家倡議長效針劑治療:健保專款支持,有助優化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治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2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