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翁心臟功能只剩15% 「這項裝置」輔助心導管手術成功續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72歲林先生因冠狀動脈阻塞及瓣膜性心臟病,11年前在他院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生物瓣膜置換手術。去年他體力衰退,活動時呼吸困難,再檢查發現繞道手術銜接的血管已完全阻塞,心臟肌肉供血不足。其他醫院認為治療風險過高,改處理二尖瓣膜逆流行緣對緣修補術緩解症狀,但術後症狀未改善,轉介至臺中榮總心血管重症加護科鄭諭聰主任求助。
重度心臟衰竭 隨時有生命危險
鄭諭聰醫師指出,正常心臟一次收縮打出50%至70%血液,但病人冠狀動脈多處完全阻塞且嚴重鈣化,過去接受過繞道手術銜接的血管也塞住,心肌供血只剩正常的1/4,導致左心室收縮功能僅剩15%,屬於重度心臟衰竭。這樣的情況會造成腎臟等器官血流不足,功能受損,出現肺水腫、呼吸衰竭及急性腎衰竭,病況危急,需正壓呼吸器供氧與洗腎治療,隨時有生命危險。
高風險複雜性心導管手術搶救心臟功能 病人順利擺脫呼吸器
臺中榮總心臟重症團隊評估後,決定為林先生執行「高風險複雜性心導管手術」。心臟手術過程中,中榮團隊採用左心室軸型幫浦,類似把一個加壓馬達放到左心室內,穩定血壓、血流和心臟功能,讓醫師順利裝設3個支架及塗藥氣球,成功打通3條冠狀動脈,安然度過手術風險。
術後林先生也順利擺脫左心室軸型幫浦,不需呼吸器,成功脫離洗腎,水腫改善,心臟功能逐步恢復,生活品質大幅提升。這項新的裝置裝置管徑小、併發症風險低,適用於高齡重症患者,但目前未納入健保給付,須自費。
葉克膜併發症較高 左心室軸型幫浦更適合高風險族群
過去面對這類重度心臟衰竭的病人,最常使用的是葉克膜。鄭諭聰醫師表示,葉克膜有健保給付,適用於廣泛性心肺功能衰竭與心因性休克,但是產生的血管併發症較高。左心室軸型幫浦更適合高風險心導管介入治療及需短期降低心室負荷的重度心臟衰竭患者。
鄭諭聰醫師也提醒,預防心臟衰竭要從日常控制三高做起,養成低鹽、低膽固醇飲食、不抽菸、不嚼檳榔、不過度飲酒。維持適度運動、控制體重,並定期健康檢查,如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如果有心臟病史,要依照醫囑規律服藥,不要自行停藥。如果出現走路喘、腳腫、疲倦等症狀時要及早就醫、積極控制,可有效延緩心臟功能惡化。
【延伸閱讀】
七旬老嫗呼吸喘送醫「心跳連停3次」 緊急「葉克膜+心導管」救回一命
五旬男心臟驟停清醒機率不到10% 低溫療法配合緊急心導管手術搶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86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