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症狀也別輕忽!醫教你守護肝健康 檢查這樣做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飲食普遍過量油膩,加上運動量減少、體重過重,造成脂肪肝的比例逐年增加,也是全世界比例最高的肝病。根據國民健康署、國泰健檢中心、肝病防治基金會的數據,脂肪肝約在5成以上。但脂肪肝不只是健康報告上的一個紅字,即便沒有症狀也不可輕忽。

脂肪肝分成兩種 應馬上改變生活習慣

法國三大美食之一的鵝肝醬,就是用填鴨法灌食,造成大量過剩的脂肪堆積在肝臟、導致鵝脂肪肝。因為脂肪肝的形態非常飽滿且充滿脂肪,所以常被傳神的形容為「肝包油」或「粉肝」。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楊瑞能指出,脂肪肝在醫學上的定義是,肝臟組織切片下超過5%以上的肝細胞有脂肪空泡堆積,又可進一步分成兩大類:

  • 酒精性脂肪肝

長期飲酒、酗酒導致的脂肪肝,除了肝臟細胞受損外,也容易造成慢性酒精中毒。

  • 代謝性脂肪肝病

因為飲食西化、攝取過多油脂和精緻糖,加上運動量減少而導致肥胖,是目前脂肪肝的大宗,同時也會伴隨其他代謝性疾病,包括肥胖症、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慢性腎病、多囊卵巢症候群和骨疏鬆症等疾病。

脂肪肝因為沒有症狀,讓人難以警覺,但應該要把脂肪肝當成「身體健康亮紅燈」的警訊,要在沒有進一步惡化之前控制脂肪肝,採取健康的飲食型態和生活習慣,並持續追蹤。

脂肪肝檢查不只超音波 量化掃描檢查精準揪出

檢查脂肪肝目前最簡單便利快速且無輻射線的工具是超音波,但超音波無法將畫面數據化,臨床上會用肝臟與右腎皮質亮度的對比,來區分脂肪肝的嚴重程度。可能因檢查儀器的條件與檢查醫師的主觀認定而導致診斷差異。近年來由於醫療的進步,發展出「脂肪肝量化掃描檢查」,包括:

  • 瞬間震動彈性成像技術測量

法國Echosens公司所研發FibroScan®,用先進的瞬間震動彈性成像技術,測量肝臟脂肪變異受控衰減參數,比超音波更能準確地量化脂肪變性。

  • ATI技術

另一種是傳統的超音波檢查儀器搭載先進的技術ATI(Attenuation Imaging)技術,能準確診斷脂肪肝量化,不僅是區分為輕中重度3等級,還用多組數據演算後得到的精確數字,這是目前最安全迅速有效方便的方法。

5類人應定期檢查脂肪肝 避免延誤病情

楊瑞能主任也提醒,有以下5種情況的人應該定期接受脂肪肝量化掃描檢查:

  • 一般民眾健檢:1至2年檢查1次
  • 脂肪肝患者:每1年檢查1次
  • 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每6至12個月檢查1次,建議與肝臟纖維化掃描同時進行
  • 體重急劇變化者(增加或減輕):必要時檢查
  • 若傳統超音波檢查為重度脂肪肝,因為影像不清建議合併抽血檢查腫瘤標記的人

原文出處:國泰醫訊287期

【延伸閱讀】

脂肪肝是因為吃太油?醫師曝「這些」都是可能原因 快看自己中幾項!

人過中年飲食習慣要改!養成「6大好習慣」遠離脂肪肝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59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