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輕急症新選項!健保署推UCC:精準分流 解決急診壅塞第一步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長久以來,民眾在假日期間若出現輕度急性症狀,常因基層診所休診而只能前往大醫院急診,不僅造成急診壅塞,也增加醫療體系負荷。為解決此問題,健保署自11月2日啟動「假日急症中心」(Urgent Care Center, UCC)試辦計畫,讓民眾在假日也能獲得即時、適當的醫療服務。
假日急症中心定位於「非重大急症但需即時處理」的醫療據點,主要收治輕中度急性症狀患者,如發燒、呼吸道感染、腸胃炎、輕度外傷等。健保署說明,透過分流機制,UCC期望能減輕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急診壅塞現象,讓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獲得即時處理。
建立「假日不中斷」照護網 解決急診室壅塞問題
根據健保署規劃,假日急症中心將優先於人口密集且假日急診量高的地區設置,採「區域試辦、逐步擴點」方式推動。首波試辦院所包括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具備一定急診量能的地區醫院,並依照各縣市實際需求配置。
UCC的設計強調「假日不中斷」的社區照護理念,提供週末與國定假日的延續性醫療服務。健保署表示,民眾若於假日出現輕急症,可就近前往假日急症中心就醫,不必再擔心診所休診或急診人潮擁擠。
這項制度亦將透過健保署「醫療服務地圖」與「健保快易通App」提供即時查詢功能,協助民眾快速找到可就近就醫的地點。
明確分流與合理收費 讓就醫更有效率
假日急症中心與醫院急診最大的不同,在於明確的分流與收費差異。UCC收治的是「非危及生命」的輕急症,收費比照基層院所急診掛號費,低於醫學中心急診費用。這不僅降低民眾就醫負擔,也鼓勵輕症病人選擇合適的就醫點。
此外,UCC採「醫師主導、團隊支援」模式運作,配置專責醫師、護理師、檢驗與放射人員,能進行必要的臨床檢查與治療。健保署指出,假日急症中心並非「簡易門診」,而是具備即時處理與轉診能力的社區急性照護節點,一旦病情超出處理範圍,能即時轉送至上級醫院,確保醫療安全不中斷。
制度永續關鍵 人力支持與資訊整合
健保署認為,假日急症中心的運作關鍵在於「人力永續」與「資訊連結」。為避免醫師與護理人員過勞,健保署已研擬合理的津貼補助與輪班機制,並鼓勵醫療院所採彈性排班、跨院支援模式。
同時,UCC將與平日診所的電子病歷系統互通,確保病歷資料能追溯與延續,使假日診療成為平日醫療的延伸。民眾就醫紀錄也能同步更新至健保系統,避免重複檢查或用藥,提高整體醫療效率。
此外,健保署規劃將整合AI分流工具與即時候診資訊,協助民眾判斷何時該前往UCC、何時該進入急診,讓分級醫療真正落實於生活中。
兼顧醫療品質與信任感 打造社區第一線急症照護點
民眾選擇就醫地點的考量,往往不只在費用,而是「方便性」與「信任感」。健保署表示,若假日急症中心能提供合格專科醫師、合理設備與明確轉診流程,民眾自然會願意就近就醫,而非一味前往大醫院急診。
UCC將成為民眾假日期間的「第一線急性照護點」,不僅協助分流輕症患者,也可作為家庭醫師制度的延伸節點。當民眾在假日獲得即時照護後,平日即可再回原診所追蹤,形成「社區一條龍」式的照護網絡。
假日急症中心不只是新制度 更是實踐分級醫療
「假日急症中心」並非單純增加就醫據點,而是健保制度邁向「醫療不中斷、資源合理化」的重要一步。健保署解釋,它兼顧民眾便利與醫療資源分配,減輕大醫院急診壓力,也提升社區醫療能量。
未來,隨著制度完善與資訊整合,UCC將成為分級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醫界與民眾三方若能共同支持與信任,台灣的醫療體系將更具彈性與永續性,讓「假日也能安心看病」成為全民共同的日常。
【延伸閱讀】
急診壅塞新解方!醫院啟動「在宅急症照護」
急診壅塞嚴重「前所未有」!邱泰源:病床調度、調整健保給付助緩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56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