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糖尿病常伴隨高血脂?醫師解析原因、族群風險與檢查重點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生活型態改變,外食頻繁、運動量不足、生活壓力大,加上人口老化,使得慢性病問題日益嚴重。林口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徐智威提醒,其中糖尿病與高血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是兩個最常見且密切相關的代謝疾病,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風、腎臟病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對個人健康、家庭照顧與醫療資源造成極大負擔。

糖尿病與高血脂常同時出現 與遺傳、肥胖等原因有關

徐智威醫師說明,糖尿病與高血脂關係非常密切。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異常,導致血糖過高的疾病。依據成因可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妊娠型與其他特殊型,其中第二型糖尿病佔絕大多數,與生活型態息息相關。高血脂則是泛指血液中的脂肪成分異常,包含:

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過高:俗稱壞膽固醇,過高會促進動脈硬化。
2.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俗稱好膽固醇,過低不利心血管健康。
3.三酸甘油酯(TG)過高:會增加胰臟炎、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徐智威醫師進一步提到,糖尿病與高血脂常同時出現,形成代謝症候群或心血管-腎臟-代謝(CKM)共病群。常見風險因子包括:
1.家族病史。
2.肥胖,尤其腹部肥胖。
3.高油高糖飲食、含糖飲料、精緻澱粉。
4.運動不足。
5.年齡與性別(男性早期風險高,女性更年期後風險迅速上升)。
6.吸菸、酗酒、壓力、睡眠障礙、荷爾蒙異常。

掌握五大重點 降低糖尿病與高血脂風險

徐智威醫師說明,多數糖尿病與高血脂是可以透過生活改善預防,包含

一、調整飲食習慣
●少糖、少油、少鹽,選擇地中海飲食或得舒(DASH)飲食。
●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如蔬果、全穀雜糧。
●減少加工食品、紅肉、反式脂肪。
●多選擇富含 Omega-3 脂肪酸的魚類、堅果。

二、維持健康體重
●體重減輕 5% ~10%,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與血脂。
●BMI 保持在 18.5~24 之間,腰圍控制男性< 90cm、女性<80cm。

三、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加入阻力訓練(如彈力帶、重量訓練)改善代謝與肌力。

四、戒菸限酒、減壓助眠
●戒菸可大幅降低心血管風險。
●男性每天 ≤ 20 公克純酒精(約 2 個標準杯);女性:每天 ≤ 10 公克純酒精(約 1 個標準杯)。
●每晚 7~8 小時的高品質睡眠。

五、定期健康檢查
●建議 40 歲以上每年檢測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HbA1c)、血脂肪。
●若有家族史或肥胖、三高等高風險族群,可提早開始監測。

預防勝於治療 有異樣及時就醫診治

徐智威醫師提醒,糖尿病與高血脂常常在「沒有症狀」的狀態下悄悄發展,一旦發現,常已伴隨器官損傷。因此,提早辨識風險因子、積極改善生活型態,是最有效的策略。若已經有異常,有多種安全有效的藥物可以穩定病情。

原文出處:長庚醫訊第四十六卷第十一期

【延伸閱讀】

心血管疾病居十大死因前四 高血脂成無聲殺手!新型藥物擴增治療選項

高血脂恐埋血管疾病危險因子 藥物控制成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6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