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旬嬤癌後苦陷淋巴水腫 微創治療助她甩象腿重拾行動力

9旬嬤癌後苦陷淋巴水腫 微創治療助她甩象腿重拾行動力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我又能穿上這件多年無法穿的褲子了!」90歲的陳姓阿嬤,多年前罹患子宮頸癌,手術雖然成功,但術後卻留下棘手的「 右下肢淋巴水腫」後遺症,導致他右腿腫脹如象腿,還疼痛到行走困難,甚至面臨長期臥床風險,讓家人超擔心。輾轉經童綜合醫院整形外科郭彥辰醫師團隊協助下,透過「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手術」,建立新的淋巴回流通道,不但順利恢復行走,回診時更能自信穿回多年無法穿上的合身褲,重拾生活品質。

癌後常見併發症 淋巴水腫恐從腫脹惡化至象皮病 

郭彥辰醫師表示,淋巴水腫(Lymphedema)可分為原發性與續發性,其中續發性最常見的原因是癌症治療,例如乳癌、婦科癌症等,因手術廓清淋巴結或術後放療所致。當淋巴液無法正常回流而堆積時,會導致肢體腫脹、疼痛、影響關節活動,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時可能演變成如象腿般的「象皮病」,甚至導致敗血症與截肢風險。

淋巴水腫掌握黃金期 及早診斷微創手術恢復快、傷口小

郭彥辰醫師提到,過去針對嚴重淋巴水腫,多採用大規模切除病變組織的手術,傷口大、破壞性高且恢復期長。相比之下,超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因為具備微創、傷口小(1.5至2 公分)、恢復快等優點,已逐漸成為近年重要的治療新趨勢。

郭彥辰醫師指出,此手術猶如「繞道手術」概念,醫師在放大超過30倍的超高倍顯微鏡下,使用直徑僅約0.03mm,比頭髮還細的特殊手術縫線,將直徑不到0.8mm的淋巴管,精密地接合至鄰近的小靜脈。

肢體腫脹都可能是淋巴堵塞 及早手術阻止惡化

郭彥辰醫師並提到,執行手術前,會先在患肢皮下打入螢光染劑,透過近紅外線螢光成像系統精準定位淋巴管位置,確保接合的精準度。手術傷口小、僅破壞到皮下組織層、恢復期短,患者術後即可下床活動,大幅提升術後的生活品質。

郭彥辰醫師強調,淋巴水腫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呼籲民眾若發現不明原因的肢體腫脹、沉重感或疼痛,應及早就醫評估,以免延誤治療造成不可逆的身體損害。

【延伸閱讀】

五旬女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影響日常 自體移植緩解症狀

淋巴水腫使肢體沉重 超級顯微手術改善回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Related posts

  • Comment ( 0 )

  • Trackbacks are closed.

  1.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