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別光打針!醫警示:類固醇注射並非萬靈丹 吸菸、肝病患者風險更高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肩膀痛打一針就好?一項由高雄榮民總醫院教研部大數據中心、復健部及國軍高雄總醫院復健科醫師合作的研究發現, 肩部疼痛患者若接受「類固醇注射」,日後發生肩袖肌腱斷裂的風險竟高達未施打者的 7 倍。這項研究也提醒臨床醫師,類固醇注射並非治療肩痛的萬靈丹,需極度謹慎評估。研究同時也發現,類固醇注射治療對吸菸病患與慢性肝病病患的風險分別提高 2 倍與 3 倍,提醒民眾與臨床醫師都應重新審視類固醇注射的使用時機。
類固醇注射長期風險大 醫師應謹慎權衡
高雄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殷君豪提到,類固醇注射確實能快速減緩疼痛、改善活動度,常被視為肩痛的「立即解方」。但從長期追蹤研究發現,類固醇注射並非完全安全無虞,醫師在擬定治療計畫時,必須更謹慎權衡利弊。對於急性發炎、疼痛劇烈或經其他治療無效的病人,注射類固醇仍有其治療價值;但對反覆肩部疼痛或上述高風險族群,第一線醫師必須更審慎評估,避免過度依賴注射。
告別「止痛針」迷思 疼痛治本在規律復健+肌力訓練
高雄榮總復健科也提醒,一般民眾常將「止痛針」視為快捷的治療方式,但多數肩痛其實透過復健運動、物理治療、藥物調整就能獲得改善。肩部肌肉與肌腱的維持仰賴長期鍛鍊與正確使用,若經常過度負荷或重複相同動作,反易造成退化與發炎。
殷君豪助理研究員表示,這份大數據研究的臨床意義,主要在提醒醫病雙方,短期止痛不等於長期安全。真正能保護肩膀健康的,是規律肌力訓練、適度運動與健康生活型態。
高榮研究團隊並呼籲,民眾若出現長期肩膀痛、抬不起手、夜間痛或功能受限時,不要急著靠注射類固醇解決,應與醫師討論病因、生活習慣和最適切的治療計畫。類固醇注射應回歸「短期輔助工具」的定位,而非取代根本治療。
原文出處:高榮醫訊 第28卷第10期
【延伸閱讀】
肩痛治療新曙光 40歲女士一個月內即告別長久肩痛
肩痛無力又手無法抬起 竟是肩膀「旋轉肌」破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