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廣臺灣是生活 親善大使鄧皓勻打造溫哥華臺味之旅
在加拿大溫哥華有一間充滿濃濃臺灣味的民宿,客廳掛有臺灣地圖,餐桌上擺放著臺灣小吃如滷味、鹽酥雞等,走進客房裡床鋪覆蓋著大片客家花布被褥;視線轉往電視,播放著各種臺灣文化活動的精彩花絮。這背後經營者是2024年獲選國際青年親善大使的鄧皓勻,她希望透過巧手打造的空間,讓來訪的旅客打開五感,沉浸於臺灣文化的洗禮中。
從臺灣實踐大學,到香港理工大學攻讀碩士,鄧皓勻的學習軌跡始終圍繞在設計領域,隨後輾轉於香港和上海累積豐富的實戰經驗後,在30歲步入婚姻,並赴加拿大溫哥華與家人團聚,從此開啟民宿及物業管理的事業。平時忙於家庭與民宿事業的她,同時為溫哥華臺灣媽媽室內樂團的成員,偶爾出席僑團活動表演;因為家族在溫哥華經營的家具事業與當地僑界具有連結,促使讓她有機會參與國際青年親善大使的選拔活動。
回顧演出經驗,鄧皓勻發現外國人相當喜歡臺灣民謠的旋律,因此曾想透過在僑社舉辦音樂會來推廣臺灣音樂;然而她發現,將心力投入在自己經營的民宿,反而可以接觸到更多不認識臺灣的外國人,透過主客之間的互動,更能將臺灣印象深植於旅客的記憶。
入住鄧皓勻的民宿會獲得一籃充滿臺灣點心的迎賓禮,如滷味、鹽酥雞、茶葉蛋和臺灣啤酒等 。吃飽喝足後,旅客可以透過她與Youtuber合作拍攝的宣傳影片《Discovery the Warmth of Taiwan in Vancouver》,認識許多在溫哥華舉辦的臺灣活動,例如天金堂廟會、臺灣加拿大文化節及珍奶節等。她也藉機向主辦單位提出互惠合作,為旅客爭取到公關票,招待他們盡情體驗臺灣文化。
有組來自冰島的年輕人令鄧皓勻印象深刻,對他們來說,能透過打工度假體驗加拿大的生活已不虛此行,沒想到還可以認識臺灣、體驗臺灣的風俗民情。收到客人們品嚐臺式點心、觀看宣傳臺灣的影片及參與臺灣文化活動等回饋,都讓她更深刻地感到以身為「臺灣人」為傲,同時更堅定樂於分享家鄉文化的心。
2019年COVID-19疫情爆發後,民宿已常態實施自助入住多年,這回因為參與親善大使的計畫,才讓鄧皓勻重拾與客人們直接互動的機會。她原本就喜歡與旅客面對面的交流時光,加上要推廣自己的家鄉與文化,身為臺灣人,「我的內心是既澎湃,也珍惜。」她強調。
獲選親善大使之後,鄧皓勻獲邀返臺參與頒獎典禮並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親善大使,認識到每個人都自有一套行銷臺灣的方式。回顧這段經驗,她對自己在付出的行動感到踏實與認同,相信「推廣臺灣」的方式是沒有限制的;以她從事的旅宿業來說,不論是吃的、看的,還是用心去感受的,都可以是認識臺灣文化的媒介。
將推廣臺灣融入民宿的經營與生活,是這段經歷帶給鄧皓勻的願景。「希望我的孩子也能與臺灣有更深的連結。」她的孩子在加拿大出生,向來對臺灣的認識只是「媽媽的故鄉」;她心想,既然可以面對面和旅客介紹臺灣,面對自己的孩子,她也想介紹臺灣的好,讓他們認知到,臺灣也是他們的故鄉。
鄧皓勻自然而然地將臺灣的形象植入旅宿環境與她的待客之道,希望讓旅客帶走的臺灣記憶,不僅止於「珍珠奶茶來自臺灣」,而是「將在溫哥華意外體驗到的臺灣文化與臺灣人的親切,牢牢刻在心中,讓回憶連綿至更久之後的未來」;當日後再聽到臺灣這個國家時,便會想起在溫哥華旅遊的時光。這份經歷不僅提升她身為臺灣人的自信,更促使她反思深化孩子身份認同的方式,期盼未來在家庭與事業之間發揮相互輝映的意義。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