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引路、產業響應 僑生成臺灣發展新動能
面對少子女化與產業競才的雙重挑戰,政府致力打造友善外國人才就業及生活環境,近年積極推動「僑生留臺就業政策」,透過攬才、育才、留才措施,建構一套完整的國際人才支持系統。企業也逐步調整用人策略,善用政策資源,聘用僑生人才,共同為臺灣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指出,僑生不只是「補人力缺口」,更是臺灣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角色。政府推動包括放寬僑生留臺工作門檻、取消評點制名額限制、擴大產學合作專班規模,讓人才在臺「進得來、留得下、發展得好」。她強調:「我們要讓國際青年願意來臺、也願意留下來,成為臺灣社會與產業的一份子。」
國際人才是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臺灣麥當勞人力資本事業群資深協理陳志豪分享,少子女化導致缺工已是不可逆的局勢,餐飲業更是屬於「海嘯第一排」。麥當勞自2016年起即積極投入僑生招募,迄今已聘用約千位僑生,並發展一套完善的語言培訓、數位教材與導師制度,協助外籍同仁快速融入職場。他們透過「簡化工作流程」、「安排文化適應導師」、「提供多語字幕教材」等措施,提供工作與生活上的關懷並打破語言與文化隔閡,幫助僑生更快融入職場。
要讓僑生真正成為臺灣發展的助力,必須改變舊有思維,將他們視為「自己人」。陳協理指出,企業應思考如何幫助僑生適應工作環境,讓他們喜歡公司,願意留下來長期發展。
產學合作落地,從學生到職場的無縫接軌
馬來西亞僑生周汶凱,2017年來臺就讀僑委會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他自大學時期至麥當勞工讀,畢業後無縫進入企業,目前已晉升為餐廳襄理。他表示:「臺灣的工作節奏雖然緊湊,但公司願意給機會,也提供升遷與學習資源,讓我有信心長期發展。」
周同學表示近期內規劃在臺發展,更期許自己未來能創下紀錄,成為臺灣第一位僑生餐廳店經理。
鼓勵企業做準備,迎接多元與國際化未來
徐佳青表示,僑委會積極推動僑生留臺就業政策,從制度鬆綁、政策引導、實體活動到數位平臺,建構了一套完整的僑生職涯發展系統 ,有感提升僑生來臺、留臺的吸引力。她強調,僑生來臺就學、習慣臺灣生活後,同時也保有母國語言與文化,是「本地化」與「國際化」特質兼具的潛力人才 ,也是臺灣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在全球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臺灣正在透過政策創新與企業實踐,打造一個既接軌國際、又貼近在地的友善就業環境。未來,僑生人才將不只是「幫忙補位」,當企業願意敞開心胸,在政府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持下,這些充滿潛力的僑生將能與臺灣社會深度融合,為各行各業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未來,透過產官之間的持續攜手,臺灣將能吸引更多優質國際人才,從而將人口結構的挑戰轉化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契機,開創臺灣發展的嶄新一頁。
點擊收聽徐佳青委員長分享僑生政策、企業分享聘用僑生心得:
🔗當僑生不只是僑生!feat.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從僑生來臺,聽懂僑生策略的思維與願景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