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不羈的獨旅者 菲律賓僑教替代役鄭品佑的文化教室
一頭金髮、一身潮流穿搭,你很難想像眼前這位造型時尚的青年,不久前才卸下僑教替代役的身分。從外型與言談間,我們彷彿看到鄭品佑內心深處那不羈的靈魂,也許就是這樣不受拘束的個性,讓他誤打誤撞前往菲律賓納卯教授華語文及文化,成為廣受學生喜愛的華語教師。
嚮往國外生活 役路向南
出身苗栗的鄭品佑,高職時期就讀國貿科,因對雜誌社編輯工作感興趣,讓他選擇進入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教書其實本不在鄭品佑的生涯規劃中,但嚮往旅居國外的他,在去年畢業後選擇至菲律賓納卯東南亞基督教學院服役,投入華語文教學工作。
出於對菲律賓的不瞭解及刻板印象,父母親起初很擔心鄭品佑的安全,直到他落地、生活後才逐漸放心。他發現納卯治安良好,居民相當熱情、友善,也願意耐心與他溝通,只是平時較少接觸外國人,讓他走在路上時常接受當地民眾的「注目禮」,久而久之也就習慣了。
在杜特蒂的故鄉 看見多元文化
納卯東南亞基督教學院位於菲律賓國境之南的納卯市,是政治強人杜特蒂的故鄉。學校招收從幼稚園到大學各年齡層的學生,學生組成以當地菲律賓人為主。鄭品佑回憶道,雖然許多孩子家境並不富裕,但學習態度良好,也對師長很有禮貌,幾乎八、九成的學生都會主動跟他打招呼,令他印象深刻。
雖然以基督教為校名,每週也有教師禮拜活動,但校長呂民森幾乎從不干涉教學內容、不會特別要求課堂加入宗教元素,開明的作風讓鄭品佑備課時更能發揮創意,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學校亦會舉辦美式風格的學生舞會、在聖誕節和農曆年放假,還將華語文列入必修課,展現多元文化的兼容並蓄。
生活化教學 打開互動開關
鄭品佑的教學理念是「快樂學習」、「貼近生活」,並擅長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提升互動意願。例如初到納卯時,正值農曆年間,他便信手捻來教學生們畫起舞龍舞獅、講解過年習俗;或在課堂上分享經典臺灣美食珍珠奶茶及牛肉麵,讓學生們兩兩一組進行點飲料的情境劇練習。他也曾聯繫在臺姊妹校臺北市數位實驗高級中等學校,促成兩校學生的視訊教學,為臺菲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除了學校的華語必修課,鄭品佑從6月開始也支援「華語學習營」的教學。他知道菲律賓的孩子喜歡載歌載舞,便分享許多華語流行歌曲,如落日飛車的《我是一隻魚》,激發學員興趣。
孤獨不是狀態 是一種能力
回顧在菲律賓6個多月的教學生涯,鄭品佑認為學校僅有2至3位華語文正式教師,要一同扛起大學部800多人的課程是一大挑戰。在異地教學,也要習慣偶爾襲來的孤獨感,「我覺得有時候蠻像在獨旅的,要學會與自己獨處。」鄭品佑談到作為僑教替代役,獨立自主的能力最為重要。
當然,教學也帶給他許多成就感,學生們喜歡他活潑、有趣的教學風格,甚至會在數十公尺外用華語大喊「老師!老師!」讓他受寵若驚。
或許比起教師,鄭品佑更像是一名文化旅人,抱持著打開眼界的心態來到菲律賓,沒想到他也同樣帶給納卯孩子們精彩的文化課程。簡樸的教室裡,他揮灑的板書就像揮舞魔杖、施展魔法,開啟學生們對華語文世界的無限想像。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