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防菸不鬆懈 善用「拒菸八不」遠離同儕誘惑
新學年開始,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孩子易受同儕影響,尤其在新生入學或在校期間吸菸問題上更需提高警覺。研究顯示,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開始吸菸的機率比沒有的朋友高出 17.5 倍。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並呼籲青少年善用「拒菸八不」技巧,勇敢拒菸。
青春期吸菸風險高 菸商行銷手法加劇尼古丁上癮危機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為守護各階段在校學生及兒少的健康,自112年3月22日修正施行的《菸害防制法》,進一步擴大禁菸場所範圍,尤其增加大專院校,幼兒園、托嬰中心及居家式托育場所等,全面將各級學校及幼托場所納入禁菸範圍,致力營造各種場域的無菸環境。
研究顯示,青少年時期是養成吸菸行為的關鍵階段,此時社交圈逐漸擴大,青少年在各種社交場合中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各類菸草與尼古丁產品1。此外,青春期階段,青少年的大腦對尼古丁的成癮作用更加敏感,並影響學習、記憶等心肺及腦部功能2。近年,菸商持續利用時尚包裝、迷人設計與社群行銷等吸引年輕人的方式,擴大潛在吸菸族群,同時也使戒菸難度提高,讓吸菸者長期暴露於有害物質中,難以戒除菸癮。
同儕影響大,向菸說不,青春最酷
青少年容易受到同儕吸菸行為影響,根據112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3顯示,若周遭有吸菸的朋友,其開始吸菸的機率大幅提高,甚至比沒有吸菸朋友的青少年高出17.5倍(國中生22.7倍、高中職學生13.1倍)。此外,未曾吸菸學生中,有17.9%表示,未來一年內好友提供紙菸時,自己可能會吸菸(國中生13.6%、高中職學生21.9%)。由此可知,同儕吸菸是影響青少年吸菸行為的重要因素。朋友是青少年在社交中不可或缺一環,若身邊好友有吸菸行為,可能會削弱青少年對菸品危害的認知與警覺心。國民健康署提醒,善用「拒菸八不」4,勇敢向菸說不,並號召身邊親友加入拒菸行列!
「拒菸八不」:
1. 不接受(堅持拒絕):堅定拒絕可有效化解對方的要求。
2. 不隱瞞(告知理由):用簡單的理由拒絕對方的要求。
3. 不尷尬(自我解嘲):幽默自己,我就是不做,又何妨!
4. 不逗留(遠離現場):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藉機遠離現場。
5. 不縱容(友誼勸服):以友情為出發點,動之以情,規勸對方。
6. 不硬碰(轉移話題):邀請一同做別的事,化解情境。
7. 不被說服(反說服法):用道理、證據說服對方。
8. 不被激將(反激將法):反將一軍,能不盲從朋友意見,才是成熟。
跨部會攜手合作 營造無菸樂學環境
為因應傳統菸品及新類型產品(如:電子煙、加熱式菸品等)對青少年健康危害,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攜手合作,推動校園菸害防制工作,由教育部頒布「校園菸害防制實施計畫」,以健康促進學校六大範疇(學校衛生政策、學校物質環境、學校社會環境、健康生活技能教學與行動、社區關係、健康服務)為基礎,明定各級學校菸害防制工作內容。此外,針對年輕族群開發特色宣導教材,提升青少年對菸害防制的健康素養,持續製作並推廣無菸環境相關的宣導素材,藉由多元管道傳播,觸及青少年及年輕族群。國民健康署與教育部亦與各級學校或地方教育局合作,針對有吸菸行為之學生辦理青少年戒菸教育,並協助轉介使用戒菸服務。
開學,是一段新學期的開始,也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好時機。面對各類菸草與尼古丁產品的誘惑,青少年需要更多來自家庭與社會的支持,引導他們做出正確的選擇。國民健康署再次呼籲,使用任何形式的菸品都有害健康,且菸害防制法全面禁止電子煙等類菸品,各位家長可以留意孩子是否有不明的裝置、不明的氣味、不明的花費或驟變的行為,及早發現、適時關懷,共同營造一個無菸、健康、支持的成長環境。
參考資料: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