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咪酯濫用危害頻傳 北市毒防中心舉辦依托咪酯防治研討會
【民眾網編輯方笙楠臺北報導】依托咪酯類毒品犯罪情形於短期內大幅攀升,嚴重威脅民眾健康及公共安全。根據臺北市政府警察局最新數據指出,短短113年至114年4月查獲依托咪酯類毒品之嫌犯高達1,023人、毒品煙彈計6,902顆;於破獲全般毒品案中,114年依托咪酯類毒品比率占29.53%,相較於113年全年度10.35%,呈現翻倍成長,顯示毒品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緩,需社會高度關注與應對。
為提升專業人員對依托咪酯類毒品的辨識與應變能力,臺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於114年7月2日舉辦「114年度依托咪酯危害防治記者會暨實務研討會」,邀請司法、醫療、警政與鑑識等各領域之專家、學者,透過實際案例,深入探討依托咪酯濫用的現況與因應策略。本次活動特別邀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張友寧主任檢察官,分享「緩起訴制度下之強制戒治法律處遇實務」,深入解析現行緩起訴制度中,對藥癮個案施以戒癮治療的法律依據與適用情形,探討檢察機關在個案評估、處遇條件設定與追蹤執行過程中所面臨的實務挑戰與應對策略,讓與會者直呼精彩,得以一窺司法實務中的關鍵節點與應對策略。
本研討會參與者紛紛表示,本場活動獲益良多,尤其是成癮防治科醫師廖泊喬以生動幽默的方式改編《名偵探柯南》推理案件,柯南所使用之麻醉槍被調包為新興毒品「依托咪酯」,沉睡小五郎被注射後,不僅未昏迷反而情緒高漲、語無倫次、亂舞怪動,在警局內上演機械舞、橫衝直撞,最終才癱倒沉睡,引起目暮警官驚呼「他變殭屍了!?」,詼諧詮釋依托咪酯濫用後的真實反應,大改民眾對依托咪酯為「助眠藥物」的錯誤印象。
另在鑑識端方面,臺灣大學法醫學研究所翁德怡所長指出,「依托咪酯類藥物」在體內代謝極快,若未於黃金時間內採檢,原型藥物在尿液中的濃度恐低於現行法定閾值(50 ng/mL),難以成為司法舉證依據。她建議下修檢出閾值,或比照K他命模式將主要代謝物納入檢測標的,在偵測極限難以降低時,應以原型與代謝物總量作為判定標準,以補足鑑定時效不足,確保制度發揮助人更生的實質效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王建淳主任表示,毒品問題不僅是治安議題,更是公共健康與家庭安全的重大考驗。此次研討會課程內容涵蓋毒品藥理特性、案件偵查與審理流程、鑑識技術應用及藥癮復元支持策略等主題,結合理論與實務,提升參與者之專業知能與實務應變能力。透過學術與實務交流,更展現跨領域合作的具體成果,以深入淺出的專業講授與跨領域經驗交流,協助本市毒品危害防治業務單位與指定藥癮機構專業人員,包括醫師、護理人員、藥師、心理師、社會工作人員、職能治療人員、社工師等,掌握最新毒品趨勢、強化風險辨識與危機應對能力,攜手面對毒品防治的嚴峻挑戰。
臺北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也提醒民眾,若您或親友正遭受毒品困擾,歡迎撥打24小時毒防諮詢專線0800-770-885(請請您,幫幫我),毒防中心提供多元服務,包括毒品諮詢、心理輔導、法律協助、社會資源轉介及就業輔導,協助有需要者重拾生活動力。我們誠摯邀請社會各界一同參與,共同打造無毒、健康的未來。
原始新聞來源 依托咪酯濫用危害頻傳 北市毒防中心舉辦依托咪酯防治研討會 臺灣郵報.
Comment ( 0 )
Trackbacks are closed.
No comments yet.